目前分類:黑衣人 (49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大環境篇

   當「雲門巷」裡沒有了雲門,這意味著什麼?當雲門選擇自台北出走(包含台北縣),這又代表什麼?是假設性的問題嗎?再過幾個月後就成真了,一把火沒燒垮林老師及雲門,並不是雲門「有錢」(台語),而是雲門人嘞緊褲帶也要撐下去,但並不代表雲門不用面對生存的問題,新聞熱度過去後,張開眼還是要有錢才活的下去,自雲門1991年復出以來,辦公室雖搬了幾次家,但從未離開過台北,就連復出前休息的二年半,也還有八德路監理所對面的雲門實驗劇場這個據點,而暑假過後,聽說雲門就要搬家到桃園龜山,連台北辦公室也要一起遷過去,是台北空氣不好嗎?還是台北沒有山明水秀的環境?希望在之後大家的討論聲中,沒有這類「何不食肉麋」的答案,不是提供很多地方給雲門嗎?又是淡水又是景美,雖然我不知道真實狀況,但是我想如果有吃的到的大餐在眼前,沒有人會不吃而去喝水充飢只為了活下去。

    我無意詳論雲門的困境,就像棒球輸了,該探討的不是那些少數旅外球星不願意接受徵招的原因,問題是在整個大環境為什麼變成只能靠幾個明星球員來撐著,沒有王建民、陳金鋒,中華隊就連大陸都打不贏了,就像「雲門巷」的德政,誰能說政府不在乎藝文團體?連你租的辦公室的所在巷弄都以你為名,多有誠意多便宜的照顧關心啊!可是沒有雲門的雲門巷再來呢,是不是在雲門巷口再立個碑說明雲門為了選擇較便宜的房租,被迫離開台北,還是在龜山又有一條巷要改名叫雲門巷?雲門尚且如此,其他團體想來也不是太好過,我在雲門的那段時間裡記憶中雲門只上過二次街頭,一次是為了聲援蔡瑞月老師的中華舞蹈社,另一次就是教科文預算在憲法中保障的總預算15%要被拿掉時,果然林老師是對的,不管藍綠執政,林老師都可以以他個人的因素使雲門得到政府更多實質的照顧,可是他總是拒絕這種獨厚雲門的做法。

    大環境的問題是談不完的,只是這些年看著對岸各方面的急起直追,不只是棒球或是陸客來台的手筆,在我們這個圈圈更是如此,台灣少數技術人員還可以單打獨鬥出外打拼,不管是去太陽馬戲團或是跟貓趴趴走,至少還有少數出去開開眼界的機會,可是藝術行政呢?在台灣以管窺天的時候(有的較好是珍珠奶茶的吸管,看的天多一些),大陸不到30歲的藝術行政,這幾年早就歷經洗禮成熟茁壯,你大環境沒機會沒養分,停滯不前那是你的事,世界不會為你停止轉動,當然你也可以說百老匯也倒一堆,這是事實,但是覆巢之下無完卵,貧瘠的土地要如何孕育出芬芳的花朵?我是何其幸運的,十多年前就跟著雲門四處拜訪世界碼頭,世界之大真是大開眼界,可是我們年輕一輩的技術人員,有多少還手持著吸管丟不掉管中的世界?而對岸呢?是世界各地爭先恐後要打進大陸市場,排隊進他們家門讓他們開眼界,一消一長,愈差愈遠。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獨特性篇

   現在是講求品牌的年代,不再是便宜能用就好,不同品牌有不同的特性,通常功能愈多價錢也愈貴,當然在同樣的價格中總會有物超所值的商品,這也往往是最熱門的人氣商品,同樣是包包,LV的名牌包與地攤貨相比價格是天差地,商品如此,人也是如此,如何經營自己,使自己擁有比別人更強的能力或是獨特性,自然別人有案子時總是會先想到你,舉例來說,如果你不會看譜,歌劇的舞監永遠不會找你,這就是為什麼在眾多舞監當中,做歌劇的舞監永遠是那幾個,就是因為需要「看譜」的獨特性,或是同樣是時段費1200元的TD或是ME,有許多附加價值的往往也是較熱門的那幾個,又或者是燈光的board operator,敲鍵盤記錄cue的速度比一般人要快的,往往是許多設計指名的對象,調燈比別人快的好手自然搶手,或是像師兄這種全才又專精的crew,當然是大家的首選對象。

    還在學習成長的你,要如何擁有獨特性呢?「什麼都不會」雖然也是ㄧ種獨特性,但卻是另一個方向的獨特性,在你還沒有成長到別人都無法取代你之前,傻一點較好,傻傻的做,認真的學,熟能生巧,不熟根本別癡心妄想巧,因為自覺能力不夠而傻傻的認真做,才有可能從不會到會,多數人會了就不想再繼續,所以根本不用提做得快或是做得好,也就不會有獨特性,通常成功是屬於堅持的人,而傻的人往往是不聰明但是有智慧的堅持者,每一次的工作都是學習成長的機會,不但是讓自己愈來愈好的機會,也是讓別人觀察你的機會,有太多自覺自己已經會了的人,其實「會做」絕不等於「做對」或是「做好」,沒有白念的書,沒有白做的事,同一件事做一次和做十次和做一百次,哪個做得好?至少絕對不會是做一次的人,拖地掃地有什麼學問?老實說還真有學問,從掃地拖地就可看出一個人的個性及特質,也看的出他對自己做事的要求,我總是透過掃地及拖地來觀察人,掃地拖地做不好的人,要說其他事做得多好,我是不會相信的。

    什麼都會還不如會的都好,當然會的能力又多又好是最棒的,可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雖說盤中水不如瓶中水,但只有單一專長在這個行業也是不足夠的,所以「為學有如金字塔,要能廣博要能深」,先有通才的底,才容易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然後集中時間及精力,心無旁鶩的往自己選擇的道路前進,才能創造出獨特性,也才會讓別人總是第一個想到你,到後來是沒你不行,吃虧真的是佔便宜,尤其是當大家都放棄修練自己的機會時,傻傻的撿來做,看似同酬不同工,其實是投資自己,也是給別人機會去認識做事時的你,而不是做人時的你,傻一點才走得更久遠,太聰明太會算計,同時也會讓人不敢將事情完全放心託付給你,人生畢竟不像電影,燦爛的煙花雖然奪目,但是瞬間消逝,還不如細水長流,涓涓不斷甘甜的山泉水,看似無用的滴水,日月積累也能穿石,不要輕忽每一次多做的傻事,這些都是提供你孕育出獨特性的重要養分,有了獨特性才會有不可替代性,甚至有機會成為更多的可能性。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延期取消的2009年篇

   2009年真的是不景氣的一年,光是上半年,我就有三個原本要去大陸的案子臨時取消(說好聽一點是延期),當然也有可能是大陸方面的問題,因為類似要去大陸的演出,取消的多,成行的少,倒不是我愛去大陸,而是因為都是我是TD的案子台灣演完的延伸,基於道義及職業道德,通常舊的案子會優先於新的案子,只是這幾年下來,預計要去大陸演出的案子因故延期的早已超過十幾個,所以只要是新的製作要找我去大陸,通常我都是直接婉拒,因為已經滿天都是鴿子了(被放鴿子太多次),如果這些「延期」的舊案子都錯開時間復活,我可以超過一整年待在大陸演不完,所以何必再空出時間給新製作的案子,然後接近出發日期時又取消,也來不及去接別的案子呢?芭樂票已經累積夠多了,舊案子不得已要留時間,新案子就不必了,為大陸賠掉信用的人已經夠多了。

    2009年的schedule真是亂到不行,原本2008耶誕節至2009年的情人節,向左走向右走延期到56,原本34月的水滸傳延期,4月的洛神賦延期,56月的左右又再延期,再加上原本國內的一個傳統戲曲大團新的製作,原本是從1月到7月,在改了二次檔期時間後,我徹夜失眠後決定不接了,於是花了二個小時跟該團的行政朋友詳談解釋,後來聽我朋友說他老闆跟他說:以後如果是他們敲了時間再改時間,原本的時間也要付錢給我,我朋友聽了張大了眼說:我認識的斯建華是不會收的。以往劇場都是檔期定了就不會改變,因為一變就是打不完的電話,處理不完的善後雜事,但是今年「延期」的狀況特別嚴重,弄到我今年接的案子數目要創近10年來的最低記錄了,也推了不少現在很有空的案子,原本456月都在出國的空檔再接一個案子,現在成了456月各只有一個案子,推掉的案子也不可能再接回來,要接新的案子也來不及了。

     自己沒案子還在其次,找了要帶出去的crew空了檔期喬了時間,然後又延期,害人家沒案子做,或是處理到一半的廠商的白做工,這些無形中自己所損失的信用問題及欠的人情,才是我真正在意的,可是也在製作團隊中的我,又很難去跟團體抱怨,因為沒有人願意看到「延期」的情況發生,連我都有道不完的歉及打不完的電話,更何況是劇團的行政呢?好像也很難向同是「受害者」的劇團「求償」,因為如果等到團體一切都確認後才告訴我們時間,通常都已經來不及了,到時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喬人更麻煩,我曾有一個案子在上飛機前56個小時才確定取消,早上0630要到機場集合,凌晨0200接到電話演出取消,機票早買了,也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聯繫,景在大陸也做好了,團體也損失慘重,幾年後北京人藝來台演出時,在閒聊中提到這段往事,沒想到他們舞美頭子馬師父一聽,就說是不是有鳥籠,有什麼什麼,我說你怎知道?他說那些景全都是他工廠做的,到現在都還留著呢,我說我台北的景都進焚化爐好幾年了,你還留著幹嘛?他說到現在都沒付錢,反正就先放著,萬一又談成了要演就能減少損失,我聽了實在不忍心叫他別等了,等不到的。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優flyman常有的問題篇

   Flyman不是ㄧ個只需要力氣的工作,並不是拉的動吊桿就能成為flyman,通常我的crew要到時段費650元之後,才會有機會碰觸fly,也就是說他至少要經過二年的地面訓練,了解地面的換景情況後,才會開始先從升走的吊桿或是降下的軟景開始,至少要再過二年的fly訓練,等到時段費到700元之後,才會成為可以不挑吊桿的flyman,這個階段的flyman開始要面對的課題,除了克服空調的問題之外,速度與細膩度的訓練更是持續不斷的課程,「內力」的掌握與音樂的結合、演員的互動以及燈光的關係,就是初階flyman與中階flyman的差別,不優flyman在升降吊桿時最常見的問題大致有以下幾點:

1.      不用眼睛看台上,背對著舞台猛拉,降桿打到人,升桿勾到燈,卻全然不知。

2.      只管拉到「馬克」,卻不懂「手感」,也不知速度及重量會影響浮動的滑輪,導致馬克未到景已撞地。

3.      不懂「前索減速煞車」或是「後索減速煞車」法,只知道猛拉後未減速直接煞車。

4.      沒有好的工作習慣,拉完上一個fly cue後,沒到下一個cue的吊桿位置等待,以至於要走cue時慌亂趕去,拉錯吊桿或是升降顛倒。

5.      拆台時不將配重平衡復原。

6.      馬克膠帶不拆乾淨。

7.      拆掉的膠帶垃圾隨地棄置。

8.      無法準確控制速度,以達到每一個fly cue不同的秒數要求

9.      不懂得用「內力」持續用力,導致吊桿速度忽快忽慢。

10.  不懂得利用速度來克服「浴簾效應」。

11.  配重標示不清或是無記錄移動桿號(例如5號吊桿的翼幕是從3號吊桿移來),導致拆台時復原困難。

12.  不知鄰近吊桿的高低定位需要重疊(例如6號桿的懸吊物底緣最好不要高過7號吊桿低定位的桿高,以免7號吊桿升時發生錯位碰撞),不懂避險。

13.  不在聽到舞監喊「go/走」時立刻拉動吊桿,這是為何要在聽到準備時,就要抓住雙繩鬆開煞車的原因,不這麼做就一定會有延遲秒差。

14.  miss cue

15.  裝拆台時升降吊桿沒有大聲告知舞台上及配重區或是grid的人員。

     以上幾點都是較常見到的問題,我曾在2000年的美國芭蕾舞蹈團時,遇到一個高中剛畢業的小朋友,他說他是「專業的專職flyman」,我聽了當場傻住,心想你真的懂什麼是「專業」,什麼是「專職flyman」嗎?當時是TD有十年以上flyman資歷的我都不敢說自己是專業的專職flyman,結果看他拉了之後果然傻眼,原來不同世代的認知是如此的不同,就像是把土狗跟熱狗放在一起比,老天爺,這要怎麼說才好。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階繩結及應用2

   繩子是flyman的好朋友,flyman除了利用懸吊操作繩來控制吊桿升降之外,有時也要靠繩子來解決吊桿在空中發生的碰撞問題,最常見的就是燈桿前後吊桿的懸吊物碰撞燈桿上的燈,通常我們就會利用繩子來使燈桿稍為移位(往上舞台或是下舞台bress),以讓出安全空間避免碰撞的情形發生,常見有人直接將繩子綁在燈桿的二側,然後直接用力拉開,其結果通常都不太好,因為燈桿會被拉成弧形,只有燈桿二側被拉開原位,靠近center的部分卻還在原位,鄰近桿升降仍舊會碰撞到燈桿,也有人不知節制的死命用力,結果碰撞的問題是解決了,可是拆台時才發現燈桿也彎了,所以我個人比較喜歡在舞台二側gallery之間迫一條繩子(如圖一),這樣利用繩子去擠壓燈桿的wire,完全不綁在燈桿上,既不傷燈桿,燈桿也是直的一起被位移,wire的硬度遠大於繩子,所以wire當然也不會受傷。

     有時候對於較輕的懸吊物(例如紗),不必空調來搗蛋,光是慢慢升降都會飄的亂七八糟,如果不巧他又在燈桿旁,那勾到燈桿的機會就會相當的大,這時候我也會用繩子來做為燈桿的保護繩(如圖二),確保紗不會勾到燈桿,通常我會在繩子的一頭綁撐人結在gallery的欄杆上(方便移動調整),另一側gallery欄杆上綁的當然是迫緊結,如此才能輕鬆的將超過20米以上的繩子拉緊,如果演出前燈桿需降至地面,也只需將撐人結那端在欄杆上移動,讓繩子與wire分開就能降下燈桿,等燈桿升回後再移回原來位置,不必將繩結拆了又綁,也不用擔心綁的力量不同,燈桿無法完全回到降下前的位置,拆台時也很快速就能解開繩子,通常在開始拆台時,我們會先將空中的繩子解掉,以免忘記而吊桿勾到繩子因而發生危險,所以方法的選擇上往往會把「不耽誤拆台時間」列入考量,不會只考慮解決演出的問題,卻為拆台製造出新的問題或危險,反而是寧可裝台時多花一點時間,但是拆台時卻是最解省時間的安全做法。

DSC01498.JPG  DSC01497.JPG  

 

圖一:利用繩子拉燈桿鋼索讓出空間   圖二:利用繩子來區隔升降的紗及燈桿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卡車篇

   一般劇場使用的卡車,有小發財車、1.5噸、3.5噸、6.8噸、8.8噸、9.3噸、10.5噸、12噸、15噸、17噸,貨櫃車及拖板車,最常使用的大車是15噸,至於最常使用的小車,到底是1.5噸、3.5噸還是6.8噸呢?根據我一個卡車司機朋友的解釋,一般卡車以8.8噸為分水嶺,所謂8.8噸、9.3噸、10.5噸、12噸、15噸、17噸,都是指總重(車子本身的重量)加上載重(貨物重量),而8.8噸以下的小車,通常習慣上是稱載重,例如6.8噸是指載重3.5噸,3.5噸是指載重1.5噸,而1.5噸是指載重600公斤的小發財車,也可以用載貨空間來計算,1.5噸(載重600公斤)的小發財車是80材(1尺見方),3.5噸(載重1.5噸)是200材,6.8噸(載重3.5噸)是400材,8.8噸是700材,12噸是900材,15噸是1000材,所以一般劇場常用的3.5噸小車,其實是指載重1.5噸的車。

     15噸的大車,一般標準應是8尺寬24尺長,但是實際上有的寬度超過8尺,有的不到8尺,長度也是長過24尺或不足,高度更是不一,最近幾年市場上17噸的箱型車「海鷗」也有愈來愈多的趨勢,有的加長型海鷗甚至長到27尺半,高度高到251公分,再加上可將鷗翼展開(如圖一),有時對較長的物品如truss等能直接從側邊下也是很方便,更有箱型車可以整個車殼升降,我遇過一台10噸半的車,最高淨高甚至到達280公分,也有可車殼升降的海鷗(如圖二),這台是鷗翼可展開,車廂淨高可從215公分升到255公分,愈來愈多有特色的車,可以針對各種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選擇,對於最怕遇到過高或是過長物品的我們,無疑是ㄧ大福音,也使得車輛的選擇上不再只是幾台15噸,而是17噸加長型海鷗,或是可調式箱型車

DSC01500.JPG DSC01502.JPG   車。

 

圖一:海鷗開展鷗翼                圖二:可升降整個車殼的海鷗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進階繩結及應用1

   做為一個flyman,面對重鐵失衡時,fly的煞車煞不住的處理方式通常有三種解決方式:1.用木條絞緊。2.俗稱「怪物」或是「舶來品」的line lock3.用繩子打枕木結。通常只有少數劇場有line lock,例如國家劇院、新舞台、竹北文化中心、台南文化中心等,也只有少數團體自己擁有line lock例如雲門舞集、屏風、國光等,所以通常flymanline lock的機會不是很多,所以如果剛好有適當長度的木條時,我們也會使用木條來絞緊操作繩,但是有時候我們刻意留下的木條會被當成垃圾清掉,這時候如果有一條2~3的繩子,我們就可以用繩子打枕木結,來達到輔助煞車的目的。

     也許你會說你又不是flyman,枕木結對你毫無用處,其實沒有「沒有用處」的繩結,只是看你懂不懂的應用而已,舉例來說,如果我必須吊光滑的鐵桿到grid上,要怎麼綁才會又安全又好拆?其實只要把用在fly上的枕木結上下顛倒來用就可以了,底部打個單結,繩子再往上繞過鐵桿後從繞圈的繩子下方躦出,再往上重複做一次繞圈,繩子從繞圈的繩子下方躦出往上即可,感謝有船員背景愛碎念的麻雞,在看到「後浪結」重出江湖時,總會看不下去的雞婆相授,也因此造福許多在他身邊的crew,其實繩結千百種,會不會是一回事,會不會應用又是一回事,如果連常用的繩結都不會,自然也就沒有運用的問題,只是在學習繩結時,最好是跟會打的人仔細學習,才會瞭解「眉ㄍㄚ˙」在哪裡,以免依樣畫葫蘆打出樣子很像但是卻是錯誤的繩結,反而增添危險性。

DSC01495.JPG DSC01496.JPG  

 

自右而左依序為line lock、木條及枕木結       枕木結的應用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折疊活頁式平台結構篇

   有時在舞台上,導演或是設計希望營造出高低不同的層次,這時就會在舞台上建構一些平台,平台簡單講就是板面加上結構所組成,看要多高的平台,就做扣除板面厚度的日字型結構框高度,再將板面鎖在結構框上即可,這通常是最常見的做法,另外一種方式是將一片一片結構以板面大小為單位,利用活頁連結,使原本口字型四面結構連結成為一個單位,既可折疊收藏以節省運送空間,又可大大省去找尋及組裝的時間,但是這樣的製作方式當然比較費工,價格也就比較昂貴,可是對於巡迴場次較多、裝台時間又不是很充足的演出而言,這當然是十分划算的方式,因為這個方式不用以增加人力來解決裝台時間不足的問題,省下原本需增加人力的酬勞、交通費、住宿費及餐費來支應稍貴的製作費,相對來說是省下更多的經費。

    由於結構是可以折疊打開(如圖一),這意味著這是ㄧ個不穩固的結構,所以我們會利用高度稍低的日字框,將完整沒有活頁不可折疊的二邊結構框連結(如圖二),也可成為板面中心的支撐結構,可是加了中央完整的日字框,使四周口字型的結構成為日字形還不夠,活頁邊仍會有折疊現象(如圖三),整個框也仍可能成為平行四邊形,這時就要在板面背面加做結構,成為本身就有結構的板面(如圖四),利用板面四周內縮的結構(扣除比折疊結構框的木條厚度多1mm的距離,以免板面相接之間有縫),使板面在放在折疊結構上時,板面四周的內縮結構正好卡入折疊結構框內,以規矩不穩定的結構,如此就成了穩固的平台了。

          圖一                                            

DSC01489.JPG

圖二

DSC01491.JPG

圖三

DSC01493.JPG

  圖 四

DSC01492.JPG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堅持10          

    前一陣子看了一本有關身體保健的書,書中提到「生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行為」,年輕時當TD領導統御能力不夠,又太過理想性,希望能幫助crew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所以從crew做事的過程到結果都緊盯要求,常常搞到crew敢怒而不敢言,為了在壓縮的劇場時間裡最快速達到使他們繃緊神經的效果,也為了安全著想,所以經常使用生氣或是「演出」生氣的戲碼,來達到我的目的,在與他們培養默契的同時,也經常牽連無辜的第三者,許多好心要來幫忙的朋友都被掃到颱風尾,雖然心裡一直過意不去,但是因為其它招式不多,所以雖然生氣是不成熟TD的行為表現,但是為了避免控制不住場面,「生氣」這個爛招只好一用再用,隨著跟著我的crew能力漸強,大家工作習慣慢慢接近,我「發作」的間隔就愈來愈長,次數也愈來愈少,但是他們都見識過我「起肖」的場面,所以也不想太過放肆而又平白惹來一頓刮,所幸他們雖然挨罵不少,日子難過,但始終沒有太嚴重的受傷。

    有很多小朋友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甚至不知道危險在哪裡,就像好奇的孩子總想伸手去觸摸火爐上燒著開水的茶壺,只問結果不管過程,就像是放任他伸手去摸茶壺,燙到一次他知道痛了就會小心,開始懂得遠離危險,但是如果滾燙的開水打翻潑濺滿臉呢?我寧可你一接近茶壺還沒伸手就罵你,就算讓你罵一輩子,也不願在你還沒有足夠能力保護自己時,讓你去冒險然後意外發生,從此一照鏡子就恨我,也讓我自己內疚抱憾終身,一個TD照顧不了所有的crew,我只能在平時日積月累的不斷要求,才能在我看不到的時候相信你不會招致危險,也才會在危急時確保你不會出現令我傻眼的舉止,所以我的案子絕對不用義工,只有一次因為團體未經我同意就找了義工出現在台上,我就妥協過那麼一次,無辜的義工學生正巧就遇到我至今發生過的最大災難,差點終身癱瘓,使我終身自責不已,從此要用義工當crew就不要找我,一點商量的餘地都沒有,我的案子出現生面孔的比例也絕不過半,因為過半就無法一個資深的crew照顧一個小朋友。

    在我還是文化影劇的學生時,就有學弟下山接案子出事,連在國家劇院打追蹤燈都能手指頭夾爛,截肢後少半節指頭回來,還有在屏東貓道調燈,調到只剩雙手捉著結構掛在空中,差點掉到觀眾席,情況和去年在南投調燈從貓道墜落身亡的同學幾乎一樣,只是我學弟比較幸運,撐到別人衝上去把他拉起來,出事後都有老師打電話給我,關心也責備為何我沒照顧好學弟?我只能回答他們不是跟我出去接的案子,我不在現場怎麼照顧?也有學長在幼獅調燈燈桿漏電被吸住,麻雞一看情形不對不得已將tower推開,讓他從空中摔落送醫,昏迷後醒來幸好只有手指骨折,所以對於「劇場是危險的」這句話我一向深信不已,相對於舞台危險性較小的燈光尚且如此,更何況是ㄧ出大事輕則少條胳臂斷條腿,重則喪命的舞台呢?因為打從我進這行,隔一陣子就聽聞有意外發生,有些事不要因為自己沒有遇到過就不在意,等到遇到了後果往往比你想像的要來的嚴重,到那時才後悔是無濟於事的,所以就算再怎麼被crew在背後罵,我的案子crew是不會好過的,因為我堅持只有從做事的過程就緊盯要求,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才會得到預期的結果及遠離危險,至少降低意外發生的機率。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堅持9          

    明華園「貓神」在台中技排時,一開場屏風台車往二邊打開,孫小姐從屏風後走出,後面二個隨從跟著抬著龍椅出來,下了台階放下龍椅往二旁站著,我在fly區看到孫小姐回頭看了椅子一眼,然後自己喬椅子,因為那二個演員沒有確實地把椅子放在馬克上,所以孫小姐自己挪動二人才抬的動的龍椅,將它確時移到馬克上,這個小動作我想根本沒有多少人注意到,而移動的距離只有僅僅三公分,我真希望大家都看到,偏台三公分有這麼嚴重嗎?雖然龍椅是放在舞台中心線上,可是對觀眾席的觀眾而言,就算是坐在正中間的觀眾,恐怕也不容易察覺,況且演出時也不會有那條中心線,讓喜歡找碴的觀眾可以檢查,可是只為了三公分,孫小姐有必要自己去移動椅子嗎?如果是要機會教育,他大可叫音樂暫停,重來一遍,或是叫那二名隨從把椅子放好,她不必自己移動沉重的椅子,可是她沒有這麼做,我猜是因為不想耽誤大家的時間,那她為何不放過這三公分的偏台呢?我想是因為堅持,是ㄧ種專業的態度也是ㄧ種習慣。

    我不知道那二名隨從放了椅子就往二旁退去,面對觀眾席站定後,是不是有用眼角餘光,看到斜後方孫小姐的動作,馬克這麼清楚,又是亮場讓你們放都能放歪,雖然只有三公分的誤差,但是她用身教代替言語上的責備,其實教育意義更大,我真希望孫小姐這個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的動作,能夠被拍下來給所有的crew看,雖然只是不到十秒鐘的動作,卻為「堅持及專業」下了最好的註解,我喜歡觀察這些大師的小動作,因為親眼所見的震撼及感受,往往勝過千言萬語或是長篇大論,因為「堅持」不是用說的,是要身體力行實際去做的,「堅持」不是演給人看,是發自內心要求自己所表現出的習慣;是不必在思考後才有的行為舉止,因為長年的累積已經成了無意識的反射動作,就像白蛇傳的桃園戶外場彩排時,孫小姐從吊車上吊鋼絲回到台上,到了側台旁人忙著替她擦不知是汗水還是雨水,她卻喘著氣忙著擦鞋底的泥巴,當然不是她愛美,而是怕接下來再出場時會弄髒台上的地毯,造成技術人員清台的負擔,在她身後看到這一幕的我,兩行淚不禁潸然落下。

    在側台能觀察到觀眾花錢都看不到的後台花絮的你,多少生命中值得學習的事物及感動,就在你等待換景忙著「做壞事」的時候悄悄地從你身旁溜過,就像是到阿里山看日出,你選擇留在遊覽車上玩掌上遊戲機,回來只能說「聽說」阿里山的日出很美麗,或是去大湖採草莓,大家下車親自摘取品嚐新鮮的美味,你卻留在車上睡覺,然後抱怨日子無趣,工作無聊,換景的空檔不知要作啥,人的一生中工作與睡眠佔去絕大多數的時間,一天24小時扣除睡眠8小時,睜開眼睛的16個小時中,做劇場的通常從0900~2200都在劇場裡,扣掉午晚餐各休息吃飯1小時,一天有11個小時在工作,如果不能從工作中學習及找到樂趣,真的是挺可憐也可悲的,生命豐不豐富精不精采,其實都是你自己的選擇而已。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堅持8          

    日前一個朋友託我順便問與我同在表坊演出的一個資深crew,半年後他的時間如何,他想用TD的時段費找他做crew每天算滿時段包他一個月,這個超級資深的crew是許多技術人員的idol,年輕時是音響公司出身,後來又待過燈光公司,是個精通燈光、音響及舞台的資深crew,雖然他的技術能力比現在絕大多數的TDME都要來的強,可是他從來就堅持不當TDME,他只當快樂的超齡「小crew」,他是許多TDME在找crew時的第一首選,我不能說我都多早以前就要跟他敲時間,否則他又會罵我亂說害他接不到case,因為有時大家都會覺得他太紅了,他一定沒空,所以就省下電話費直接跳過他,所以當我的朋友跟我提他時,我心想只剩半年還肖想他有一個月的空檔,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所以我還是問了他時間。

    這名師兄聽到要找他做案子,照例很快樂的拿出他的小本子問我是幾月的案子,翻了本子然後說不行哦,很意外的是也許是暑假再加上不景氣,他竟然只卡到最後5天,是我出身的那個大團的一個新的演出,我說要不要喬一下,TD的時段費做crew算滿時段一個月ㄟ,我相信20幾年來他從來沒有一個月拿超過十萬(因為他一向只做crew),他聽了冷冷的瞪了我一眼說:不好吧,人家很早就敲了,沒辦法哦,我聽了就不再說話,因為當他說不行之後,我還碎嘴利誘他要他喬一下,其實已經是污辱他了,因為如果換成是我,答案也是ㄧ樣的,所以他才會冷冷的瞪我,雖然沒說出口,但眼神傳遞出的意義是:你怎麼會說出這種話,答應別人的時間,怎麼可以因為別的案子錢比較多就反悔,這樣言而無信騎驢找馬,以後要怎麼讓人相信你,他的堅持證明了那句古話:富貴不能淫。可是現在的年輕朋友,如果有人開出這樣的條件,你喬不喬?

    我常聽到crew之間一些對話,有時是讓我啞口無言的,A君勸B君把甲團體的案子推掉去接乙團體,因為乙團體的工作輕鬆時段又多,或是乙團體發錢比較快,然後A君就打電話編理由去推掉甲團體的案子,這種騎驢找馬的情形不算少數,還有crew跟我推掉的理由是他奶奶過世,可是我清楚記得他無辜的奶奶在幾年內往生了三次,當我聽到第三次時,不禁在心裡想他奶奶的你不能換個理由嗎?也有在我打電話提醒crew下星期進劇場的時間時,才告訴我他下星期接了另外的案子當TD,那意思是如果我進劇場前一天才聯絡,就會得到更大的驚喜嘍,或是我沒事先打電話,就會在吃飯時發現多一個便當後才知道嗎?有時候推了這個去接那個,不要以為自己賺到了,見樹不見林,你賺一個案子的結果有可能一輩子失去一個找你做案子的人所有的案子,如果後面進來的案子非要你不可,寧可讓後面案子的TD為你去跟你已經答應案子的TD去喬,也不要傻傻的以為自己編一個理由沒人知道,要編理由也拿個本子記錄一下哪些已經用過了,不要滿街都是你奶奶,奶奶也太好用了吧!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淺談台中中山堂的改善空間篇          

    前一陣子到台中中山堂做演出,與館方人員閒聊甚歡,針對他們希望能把場地改善的更好的想法,回來之後,稍微思考了一下,對於場地設備的改善工程,通常遇到最困難的問題有三個方向:1.無心改善,2.經費,3.施工時間。由於各文化中心普遍預算不足,又沒有足夠的人數編制,所以通常沒出大問題時,很少有人願意面對改變,一方面是「專家學者」難找,通常能找到符合資格的諮詢對象都不是第一線的使用者,所以提出改善意見與真正使用者的期待總是有一段落差,就像這一批各文化中心因為難得有改善預算,於是瘋狂添購或是更新音響反射板的現象為例,總讓我們憂心及搖頭,也因此館方常有「多做多錯,還不如不做不錯」的心態,其實改善工程有大有小,有時只要少少的錢,就能讓使用者感覺方便許多,不見得非得要花大錢才能看到成效,但是改善方向及項目眾多,各個場地及團體的需求又不同,所以很難簡單幾篇文章就提出建議,但是還是可以就一些大家共同會遇到的問題及需求提出建議:

1.      貨運電梯碰撞及鐵板鋪設問題:只要在面對貨運電梯中央及右側滑輪位置,加高護欄高度,使貨運電梯升至舞台面時,護欄高度超過鋼索滑輪高度,再加上文字提醒,就可大大減少團體物品發生碰撞電梯滑輪的發生機率,另外為了解決輪子卡進電梯縫隙的問題,使用鐵板固然是個好方法,但每次移動鐵板時容易夾手,可像新舞台貨運電梯般使用活頁連接鐵板,甚至為了安全再加裝安全裝置(鐵板沒掀啟就無法啟動貨運電梯)。

2.      添加運貨台車及A frame景片台車:由於中山堂後台腹地廣大,每次從貨運電梯運送物品至舞台耗時又費力,如果場地能提供類似國家劇院的運送台車,將造福所有演出團體。

3.      可添購塑膠舞蹈地板台車:由於目前存放位置與舞台有段距離,用搬傷腰,用滾的容易沾惹灰塵碎石雜物,地板存放推車可省力省時,也會減少地板弄髒機率。

4.      增加側台及fly區演出時工作燈:由於後台腹地寬廣,目前又無適合的演出工作燈設置,為避免工作燈光漏光至舞台上,所以後台工作燈能關就關,過黑的環境相當危險,有改善空間。

5.      大幕升降卡到固定式紅色袖幕:由於固定式紅色袖幕高過軌道大幕降下時的高度,導致大幕再升起時受到空調影響,容易卡到袖幕鐵桿,最簡單解決方式可將袖幕裁短降低(比大幕長度略低),使大幕升降時都不會卡到袖幕鐵桿,或是將袖幕改為(電動)升降系統。

6.      燈桿改為電動吊桿:以減少配重失衡的意外發生機率,也節省裝拆台配重時間。

7.      可利用右舞台結構樑,在底緣加裝鐵結構:由於吊桿位置是固定的,但是各個團體的使用需求都不同,有時需要使用繩子來調整吊桿位置(例如將燈桿往上/下舞台移位),來解決吊桿升降碰撞問題,現在右舞台無結構可固定,將繩子拉到樓上化妝室梁柱,既遠又不方便。

8.      可仿照國家劇院在所有吊桿上增加刻度:除在吊桿上標示舞台中心線位置,可以每隔10公分就標示刻度,每50公分及100公分科度稍長方便辨識,以減少懸吊時丈量的時間及錯誤發生。

9.      基本配重標示:可在重鐵架之鐵桿上噴漆記號基本配重,或是立牌標示註明方便復原。

10.  添置配重沙帶:有時需要將翼幕或是沿幕換桿,可在拆掉翼/沿幕的吊桿上直接加掛沙帶,就不必拆掉重鐵平衡拆台時又加回,沙袋體積勿過胖,以免造成前後吊桿升降時,發生碰撞危險。

      以上幾點改善項目,都可使台中中山堂變得更方便使用,或是改善目前較常遇到的問題,把錢花在這些地方,至少比花在更換音響反射板要來的有意義許多,其實改善的項目很多,就連我在國家劇院任職統籌舞監時,都曾對國家劇院提出過55項小型改善工程建議,有些根本是花很少的錢(甚至是不用花錢)就能達到改善的效果,這些年我離開後有些陸續的改善也有不錯的反應,其實做不做比較大的問題是在有沒有心,而不全然是預算及施工時間的問題,全面性的改善建議當然要經過謹慎的體檢及評估,甚至意見調查,但是有些小工程爭議性較小,做比不做好,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改善需求,只要館方有改善的意願,相信大家都會願意提出建議,因為場地改善後,直接受惠的正是使用者的我們。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堅持7          

    我喜歡我帶的crew在和別人合作時給人「物超所值」的感受,也期許自己當TD時給團體能有同樣的感覺,老實說TD除了他本分的表現之外,是會有一些附加價值的,只是每個TD附加價值的多寡不同,例如有些團體的器材是不輕易對外租借,只對特定信的過的人破例放行,有些事是金錢不能解決而非得靠交情,在每個案子中,TD或多或少都會有「討交情」或是「儲存交情」的情況發生,平時熱心助人不求回報,他日自己有難別人才會願意賣交情出手相助,有來有往感情才會好,但是這種「來往」雖屬個人私交,但是絕對不能沾惹金錢利益(回扣),事實上,TD是有「智取」「業外收入」的機會,不管是買東西的以少報多,或是有些廠商的「回饋」,只要TD一旦把持不住,只為了貪圖一點金錢,換來的卻是擔心東窗事發的恐懼,何苦呢?我也不相信給回扣的廠商不會再從你身上賺回,不管是偷斤減兩的傷害品質,還是報高價錢讓你事後難以交代,更重要的是廠商會在心底看不起你,不會把你當成朋友,貪圖小利的結果,是要付出得不償失的代價。

    TD的成就除了來自於演出順利成功,能夠控制在預算內完成也是令人值得欣慰的事情,通常製作期控制預算的責任是落在製作人或是技術總監(如果有此編制)的身上,可是到了執行面,選擇怎樣的人力安排及換景方式,要不要追加人手才能在期望的時間內完成換景,或是需不需要追加人手或是時間(連夜或是加租輔助時段)才能完成裝台,其實都關乎著是否會爆預算,甚至有時還在佈景工廠製作期的修改,工廠做完景願不願意自行吸收成本再修改,讓TD好裝台換景,也跟平時和TD的交情有關,「做人失敗」或是沒交情的TD,工廠一句按圖施工修改加錢也是合情合理,但是有時候工廠為了特定「朋友」賠錢也會咬牙挺下去,因為生意是ㄧ時,朋友卻是ㄧ世,錢可以少賺,朋友交情不能不顧,但是ㄠ久了當然也就沒了「朋友」,所以今年我幾個被拱起來做技術總監或是技術統籌的案子,面對低到幾乎不可能達成的預算,我只好找器材公司用20年的交情找朋友們相挺,所幸朋友們給足面子情義相挺,以不能說的秘密破壞行情的價錢,解決我的難題。

    對我來說,有許多案子我省下來的錢,都是我領的酬勞的好幾倍,可是不是我該拿的錢,是ㄧ毛都不會進到我的口袋,因為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到別人對你的信任,這個行業如果彼此失去了互信基礎,是很難做事也很痛苦,何苦為了一些錢而損失自己的聲譽呢?況且能為團體省到錢,不浪費任何不該花的錢,大家合作愉快以後才會繼續合作,有些人消失的原因就是被人發現「巧取」「業外收入」,把腦筋動到不該是屬於他的部分,也有人用crew來賺錢而失去別人對他的尊敬,這些都是令人遺憾也為之惋惜的事情,所以如果在工作中有機會經手或是使用金錢的朋友,千萬不要因為太容易上下其手而把持不住,不要認為神不知鬼不覺,雞蛋再密都有縫,不必因小失大,毀掉自己的將來。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堅持6          

    表演藝術是沒有賞味期的行業,他不像書籍CD可以試看試聽,滿意再買,也不像家電產品買了不滿意在賞味期限內可以退貨,所以觀眾在決定買票之前,憑藉的除了文宣廣告之外,很大的因素是該團體以往作品的表現及口碑,在這個行業裡工作的技術人員,靠的也是我們俗稱的「credit」,設計有作品及設計圖可以讓不熟的人來評斷自己,TDcrew有什麼可以讓不熟的人認識你?是節目單上有時候出現有時候沒有的名字?還是以往作品錄影帶裡看不見黑暗中(換景)的你?躲在景片後換景的你是不會出現在影片之內的,作品影帶對認識導演、設計及演員是ㄧ個好的媒介,但是不包含技術人員,因為技術人員的表現都是整體的成果呈現,很難看出個人的表現,以TD而言,誰會要看你的hanging list或是其他圖表?圖畫的好就是一個好TD嗎?透過交談可以知道一些你製作的能力及經驗,思考的邏輯及細膩度,可是你無法用交談來知悉TD的領導統御及技術執行能力,因為說的一嘴好技術是沒用的,顯赫資歷比不上一身技術。

    所以TDcrew靠的是口碑及別人的推薦來讓不認識你的人把案子交給你,但是口碑(credit)的建立需要長時間的累積,每一次的表現都是下一個案子的敲門磚,每一個看到你工作內容的人,都可能成為對你表現被諮詢或幫你推薦的對象,口碑的累積不易,但是毀掉往往在一念之間,有了不良的紀錄要讓別人對你重拾信心談何容易,大部分的人寧可選擇對他是一張白紙的你,也不願輕易嘗試曾經有問題有不良紀錄的你,刷卡爆了信用破產,都要好幾年才能恢復信用再辦金融卡,恢復信用相對還算容易,只要在幾年內沒有不良紀錄,時間到了就可恢復,可是在劇場內一但信用破產,有多少人願意持續給你機會來證明你已經改頭換面?只怕你的信用評比還不及「有手有腳的觀光客」,有多少案子是找不到專業的crew,也找不到「小朋友」或是「學生」,連「有手有腳的觀光客」都沒了,才會輪到信用破產的你?在讓別人恢復對你的信心之前的漫長等待中,是否能夠繼續存活而不是被迫轉到小劇場或是外場?還是撐不住回不來只好轉行。

     我無意貶抑在小劇場及外場辛苦工作的朋友們,事實上我有許多在小劇場及外場表現非常亮眼優秀的朋友們,只是有些「劇場人」「混」不下去後,就到小劇場及外場謀生,有些就至今再也沒有回來過,不是不想回來,是沒有機會回來,所以愛惜羽毛是很重要的事,不要不經意不在乎就輕率的毀了你自己,對你的評價是隱藏在別人腦海裡,而不是你自己的認定,但這並不是鼓勵你要「做人重於做事」,事實上我個人認為做事容易做人難,我自認自己無法兼顧做事及做人,所以一向無意也無力去照顧及經營「做人」,只專心將時間及精力focus在「做事」上,從不醉心於「交朋友」或是「人際關係」上,老老實實盡自己本分的結果,雖然無法天花亂墜的討導演或是設計開心,在人際關係方面的表現近乎智障的我,也在劇場存活了20年,因為我始終認為自己做事的表現就是最好的做人方式,也因此我對「巧言令色」的crew總有一份戒心,因為我會擔心把重點在「做人」上面的人,是否還有餘力腳踏實地的「做事」?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堅持5          

    人不是機器,是人就會錯,對於錯誤的發生,每個人面對的態度也不盡相同,多數人會選擇裝傻、粉飾太平,賴不掉的時候就開始推責任,都是別人的錯,反正自己沒錯,到最後沒有旁人可以推責任時,有的人「見笑當生氣」,有的人才心不甘情不願的認錯,認錯似乎是ㄧ件要人命的事,因為當人為疏失造成設備損壞時,彷彿「認錯」就等於「負責」然後又等於「賠償」,大家多半是因為害怕賠償的結果,所以才會打死不認錯,關於是不是由肇事者個人直接賠償,有不同的看法,這不是我想討論的重點,我的重點是「認錯」這個問題,因為認不認錯直接關連到的是負不負責的問題,重點是負責任的態度問題,認錯當然是負責任的表現,可是有時候認錯不但不直接等於賠償,反而得到別人的原諒,對你負責任的態度有了好感,甚至也就不用你賠償,但是也不是把認錯當成是口頭禪或是免死金牌,以為只要認錯就會每次都能逢凶化吉,然後不在乎的恣意胡作非為。

    至於究竟是負什麼責?這是一個很虛無飄渺的問題,就像是常聽到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可怕,主事者負政治責任就是下台,行政責任的記過或免職,如果有法律問題,就去面對司法,可是造成的損失呢?好像很少要當事人直接賠償,因為因公而造成的損失,似乎很少直接叫承辦人員去面對賠償的問題,不像是自己開車撞到人,當然是由肇事者自己去負所有的責任及後續賠償的問題,所以館方真要追究責任要求賠償,找的一定是團體而不是個人,因為演出團體是每一個來工作的人的雇主,所以當然是找雇主來解決賠償的後續事宜,至於團體會不會要找他找來工作的人負責賠償,就要看各個團體了,一般說來,因為做工的人賺的是工錢,並無利潤可言,了不起工錢讓你扣光而已,所以我自己雖然歷經災難,所幸還沒有遇到團體要我掏腰包「負責」,但是我聽過團體要器材公司負責賠償,就直接從器材費中扣除,或是有人為了怕團體囉嗦,寧願主動自己掏錢了事。

     很多時候,追究責任要的只是一個「認錯」的態度,因為你認錯,才能在錯誤中學習成長,才會有所警惕,也才能避免相同錯誤再度發生,很多團體的老闆在乎的不是只有錢的問題,多數老闆在乎的是花錢有沒有買到教訓,知不知道發生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要如何避免悲劇重演,甚至有很多時候館方一開始並沒有一定要你賠償,而是因為沒有人認錯,沒有人要負責,或是因為有錢大爺的心態,反正老子賠錢就是了,有時是因為態度的問題才逼使館方非要你賠償不可,通常意外發生造成設備損害,面對館方,我都是第一時間就先認錯道歉,並且表明願意負責的態度,因為不管責任在誰,發生事情總是給人添麻煩(不管是要連絡人來處理或是寫報告,都是跟錢沒關係卻是會發生的處理步驟),而後才是檢討原因,再來才是如何解決或是賠償,通常你誠心的認錯道歉,往往館方都會儘量協助,甚至有時也就不用你賠償,而與館方良好的互動有時就是從「認錯」開始,「認錯」不是只有舞監或是TD才應該有的態度,而是每一個會犯錯的人都應該選擇的做法。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堅持4          

    不知是幸或是不幸,打從我是小朋友開始,演出就和戴intercom幾乎畫上等號,大多數的演出我都要戴者intercom倒不是只戴著intercom不換景,而是換景時才拿掉intercom,然後換完景後回報,總之沒有換景時就是全程戴著intercom,所以幾乎很少有在演出中睡著的經驗,20年來上千場的演出裡,印象深刻的只有巴西嘉年華吧,前一天在新竹清大演晚場,連夜拆完台自己開車到員林又繼續裝台,好像是因為隔天早上就要在台上記者會,所以只好一路拼下去,由於之前的行程也幾乎是當天裝演拆,下午彩排後,累積所有的疲累已到了體力能承受的臨界點,等到晚上大幕開啟後,就完全昏迷不醒人事,直到演完才被學弟叫醒拆台,這可能是我唯一(或是極少數)在演出中睡著的經驗。

    剛開始幾年都是在側舞台戴者intercom,那個年代台灣只有有線intercombelt),拖了一條長長的尾巴(訊號線),又要小心不要自己被絆倒,又要注意不要絆到別人,所以走到哪裡就要順線靠邊,將多餘的訊號線捲收在手上,十分忙碌,那時的舞監是不會離開舞台的,大多是在右舞台call cue,所以跟舞監同一邊時,在他視線範圍內當然更要小心,如果是在舞監的另一邊也不輕鬆,因為通常二側舞台各只有一副intercom,舞監當然是會更關心他看不到的另一邊的情形,所以演出中睡覺,是想都不曾想過的念頭,就像男人懷孕,怎麼可能,如果不在側舞台戴intercom,要不就是打follow spot,要不就是flyman,也都離不開intercom,同樣的,有些人對戴intercom視為苦差事,好像耳機會咬耳朵,一戴就哇哇叫就想換人戴,我也是無法理解,表坊如夢之夢時,我二個耳朵身上卻背著三套通訊系統,一副無線intercom,一副表坊的對講機,還有一副劇院的對講機,這麼多年下來我左耳也沒重聽,有什麼好苦的。

    所以對於演出中睡覺這檔事,我是無法理解也無法想像,甚至演出中不睡覺算不算是一種「堅持」,其實都是有問題的,有哪一個行業是可以在工作中睡覺的?我想不管戴不戴intercom,如果你把演出當成是:等待-----換景----等待----換景----,在等待的過程中,看書燈太暗,玩掌上遊戲機會被罵,聊天也不行,又不能吃喝東西,逗逗演員開玩笑扮鬼臉,如果運氣不好被TD看到又是一頓K,玩弄道具也不可以,除了換景就是等待,只能坐著發呆然後睡著好像也是合理自然的事情,反正要換景自然有人會叫,有換到景就好了,真的是這樣嗎?我無法告訴你應該如何熱愛你的工作,或是如何去從工作中找到樂趣,可是如果這個工作對你而言是如此痛苦,這麼折磨人,人生苦短,何必硬要留下來彼此痛苦?我並不鼓勵「做壞事」,可是如果不做壞事就無法對抗瞌睡蟲,也請以不干擾演員的前提「躲起來」做壞事吧,當然也不要換景了還沒有人知道你躲在哪,那就變成為了解決問題又製造出新的問題。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堅持3          

    通常演出中在側舞台我是不坐在椅子上的,有幾個原因,除了怕坐的舒服會睡著,或是有的場地側舞台空間狹窄,更重要的原因當然是怕干擾到演員,以前在雲門或是新古典演出時,通常會在側舞台為舞者或是劉鳳學老師準備椅子,那是給舞者放衣服及休息的椅子,舞者有時會把暖身前的衣服或是戲服在椅子上,或是跳下場坐在椅子上喘,因為攤在地上會影響到其他人,至於劉老師,他習慣在演出時待在側舞台看演出,為了換景考量及顧及老師安全,所以我們會替他準備一張椅子,有時劉老師對椅子的位置不是很滿意,他會很客氣的問我椅子的位置可不可以稍為挪動一下,只要我稍有遲疑,他就會說沒關係,就在我們設定的位置就好,有時幫他調到視線稍好的位置後,當他發現有可能會造成我們換景的小困擾時,他就會主動將椅子搬回到原來位置,在她特別想看清楚的片段,她會離開椅子走到看的到的位置,然後再走回去坐好。

    劉博士現在已經是八十幾歲的人,仍舊是梳的一頭整齊的包頭,一根頭髮都不亂,坐的時候永遠挺直了上身,永遠不會背靠椅背,就連幾年前去冰天雪地的新西伯利亞演出時,演完所有人在遊覽車上都累得東倒西歪,劉老師仍舊是正襟危坐的閉目養神,我看了不禁在心理想:阿媽,幹嘛那麼ㄍㄧㄥ?在劉老師身上有太多的堅持,要我在側舞台坐著坐的不像觀眾,我沒有把握,想到劉老師的坐姿,我寧可站著,通常在劇院演出時,我都是在下一個cue要拉的桿子旁坐在fly的欄杆結構上待命,也把側舞台的空間讓給舞者,不是flyman的演出時,真的站不住我會在不顯眼不干擾人的地上乖乖坐著,以前做屏風六年的TD時,記得國修老師說過,屏風沒有在側舞台為演員準備的椅子,要坐在休息室坐,到了側台就是培養上台的情緒,坐在椅子上怎麼培養情緒?側台是舞台的延伸,也是嚴肅的地方,國修老師如此,屏風的演員如此,技術人員又怎麼坐得住?

    其實現在很少有crew會去搬椅子來坐,因為都是大辣辣的直接坐在道具椅上,還認為椅子本來就是製造來給人坐的,話是沒錯,但是演出的道具椅,我是如何也坐不下去,因為道具是為了演出的目的,是舞台上的場景需要或是劇情需要,是給台上的演員坐的,不是給側台的技術人員坐的,況且側舞台是舞台的延伸,不是觀眾席的延伸,可是這樣的觀念,在現在的環境下應該是會被當成癡人在說夢話吧,坐在道具椅上聊天等換景,是天經地義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在100crew心裡大概至少有99個不反對,可是看在100個導演眼裡,會有多少導演能夠接受或是認同呢?或是看在出錢的老闆眼裡,會是怎樣的想法呢?我並不是認為crew就應該整場演出罰站到結束,只是覺得只要是「道具」,就不該用在與演出無關的地方,而crew的坐著休息,也要以不影響演員情緒為原則,現在我已經不奢求crew在側舞台盯著著台上等待換景,然後不睡不聊天也不玩掌上遊戲機,如果在劇院,我寧可不在intercom線上的crew,要吵要坐到crew休息室的intercom旁,在換景前回到側舞台待命,最起碼不會干擾到演員的演出情緒,至於我自己,已經變成習慣的堅持應該會繼續下去吧。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堅持2          

   所謂堅持,必定是某種信仰、信念或是原則,是不太會有例外或是模糊地帶,當然凡事都有例外,但所謂例外就是極少數的特殊狀況,他絕不會是常態,也不會是可以商量或是打折扣的事情,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同的堅持,在我劇場的養成教育中,有很多師長前輩灌輸了我許多觀念,有許多觀念在現今的劇場裡幾乎已經是蕩然無存了,但是大部分人的不在乎不堅持,就代表某些觀念已經不合時宜了嗎?恐怕是未必的事情,舉個例子來說,表演藝術(劇場)的主角當然是表演者,所有的技術都是為了替演出加分的配角,否則就應該要有沒有表演者在台上的演出,在我印象中,在劇場好像從來沒有看過只有燈光、舞台、音響、投影或特效,而沒有表演者的演出,當然有一些特殊的秀是沒有演員的,例如我在埃及看的獅身人面像金字塔的燈光秀,或是一些煙火秀及水舞秀等,但是在我劇場工作20年的經驗中,還沒有遇過沒有表演者的劇場演出。

    觀眾花錢買票進劇場看演出,看的是將一群藝術及為藝術服務的技術人員的心血結晶,透過表演者的完整呈現,所以在演出時,表演者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任何一個表演者受傷,舞監、TDME或是技術人員,都沒有辦法代替他上場,如果表演者失常,再好的技術呈現也是一個失敗的演出,所以「不干擾表演者」,是我身為一個技術人員,打從進技術劇場後就被耳提面命再三強調的事情,而這個干擾的定義是由表演者來認定,而不是由你我等技術人員來認定,舉個我自己的例子,幾年前表坊永遠的微笑在劇院演出時,有一場在演出前五分鐘,我們戴上intercom等待時間到升大幕時,一個技術人員掛在右舞台舞監桌旁邊的結構上,做了幾個引體向上後,就沒了力氣吊在空中掛豬肉,由於他只比我年長一歲,所以我就不出聲的接著做了比他還多幾個的引體向上,雖然整個過程我們都沒出聲,大幕也還沒開,隔天一位國寶級的演員在試完mic,特意走到我旁邊說:體能不錯哦,這句話讓當TD的我羞愧得說不出話來,因為他的潛台詞是:該死的傢伙,你們打擾到我要上台的情緒。只是大師沒有明說,用婉轉的方式表達他的抗議,這件事讓我永生難忘也後悔不已。

     對於技術人員在側舞台的聊天行為,對我來說是無法接受也不可原諒的行為,如果是工作需要不得已,當然不在我提的範圍內,可是有太多時候是crew忘情的聊到明顯的發出聲音,干擾到演員,如果我是TD,一定會斥責制止,或是說要說話出去說,說完再進來,有的crew會不以為然的認為觀眾又聽不到,其實重點不在觀眾聽的到或聽不到,重點是會不會干擾演員,有時crew會和演員聊成一片,或是振振有詞的說是演員主動來聊天,覺得被罵受了委曲,但對我來說,就算是演員主動,如果內容跟工作無關,我就一概相應不理,一次二次之後就不會有演員自討沒趣,因為有可能你和這個演員一起干擾到其他演員,所以請不要在不對的時間做不對的事,如果是在導演、舞監或是TD面前你不敢做的行為,就不要在他們不在時做就對了,因為你是來「工作」,請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堅持1          

   我不能理解那些遲到成性的人,因為準時(on time)真的有這麼困難嗎?當然遲到的「合理解釋」總有一大堆,不管是塞車或是其他無法預測的理由,對我來說,我寧可早一點出門,因為十次車禍九次快,我不想因為趕一個紅綠燈而出事,舉例來說,從我家騎摩托車到劇院要1525分鐘,通常0900call我會0800出門,買個早餐十分鐘,騎到劇院吃早餐十分鐘,抽個菸思考工作內容及順序十分鐘,然後可以不慌張的開始一整天的工作,所以不管路上有多塞,我大概有半個鐘頭的時間可以應付,再怎麼樣了不起菸不抽,早餐不吃,也總能及時(in time)趕到,當然偶爾也會遇到鬧鐘沒電的時候,但那也是幾年才發生一次,如果是開車去沒去過的地方,我更會預計提早一個小時到,這一個小時是留給找路、迷路、塞車及找停車位的時間,所以通常我都會有半個小時可以在附近悠閒的邊抽菸邊逛,我寧可早到等人也不願遲到讓人不爽在心裡。

    記得大學時,詹會登老師的第一堂課的第一句話是「劇場是危險的」,第二句話就是「遲到一分鐘和遲到一小時是一樣意思,時間到了大幕就要開,觀眾是不會等你的」,所以與其把鬧鐘調快半個鐘頭,還不如自己把到達時間提早半個小時,因為生命不應該是葬送在趕路之中,沒有人會預期自己會發生意外,所以每天「損失」半個鐘頭來降低意外的發生,其實是很划算的事情。其實堅持只要養成習慣,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tour時的morning call,我通常都會比舞監預定的時間再早半小時起床,因為早餐是很重要的,如果多睡半小時和吃早餐二者只能擇其一,我會毫不考慮選擇後者,如果可以,我希望能有半個小時的時間慢慢吃早餐,然後再優雅的喝杯咖啡,我不想在15分鐘之內,要慌張的吃完早餐,喝完咖啡抽完菸,然後著急的等著電梯,下了樓又要忙著道歉說不好意思,耽誤大家時間。

    有時候交通工具不是自己能掌握時,例如搭火車、高鐵或是機場搭飛機,總有人喜歡挑戰「last minute」,弄得大家緊張兮兮,雞飛狗跳,通常票又不會事先發給個人,然後大家就在等或不等中掙扎,出國時更可能因為自己生活的自我管理不良,讓台灣人落了個「台灣人都沒有時間觀念」的臭名,或是給人「不專業」的印象,因為連最基本「守時」的觀念都沒有,要說有多專業只怕別說老外不相信,連我都不相信,如果你是無可取代的藝術家,例如導演或是設計大師,通常大家對「藝術家」會有較大的包容,可是如果你是技術人員,那麼很抱歉,沒有任何一個技術人員是不可被取代的,只要是技術就能夠複製,差別只是效率及精細度的差別,並沒有所謂的不可取代性,所以不要傻傻的以為遲到不是太大的問題,你遲到半個鐘頭,對我這種不喜歡遲到的人來說,很可能我已經等了一個鐘頭,我對於比我早到然後乖乖在吃早餐的人,總是印象深刻,堅持不是一件難事,當堅持成了習慣,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淺談TD10          

   前幾天一個劇團行政的朋友來看戲,演出前小聊了幾句,他提到上禮拜他們劇團演出時,老闆看到crew演出中在側舞台聊天,所以對舞監很生氣,我說這百分之百是TD的責任,朋友說他老闆還是習慣把帳算在舞監頭上,所以他們又黑了。雖然我不在現場,但是我知道那個倒楣舞監也是習慣不在側舞台call cue,我忽然有一個念頭,在現在普遍大多數TD不太要求crew的結果,遇到這種情形,恐怕誰是TD都一樣,而愈來愈多不在側台call cue的舞監,也只能默默承受自己所種的苦果,一、二個crew在演出中聊天,買單的是誰?還不是不要求的TD及舞監,這就是愛的教育及讓大家快快樂樂工作的結果,這個劇團的老闆有錯嗎?我不認為,因為他花錢找crew來是協助演出,不是找人來聊天或是影響演員情緒,破壞演出的,那錯的是誰呢?錯的是想眼不見為淨在外面專心call cue的舞監,錯的是不想做壞人;不教不要求的TD,錯的是把這份工作當成裝台、換景及拆台的crew

    現在的crew對演出的認知,有許多人已經墮落到「換景不出包就好了」,甚至「出包就出包」的不在乎態度,這一切該怪罪的當然是TD,為了人和或是怕以後找不到crew,一味忍讓姑息的結果,我不認為一犯錯就永不再用是正確的態度,因為是人就會犯錯,可我也不認為對屢勸不聽的crew還留在團隊中是對的做法,如果是不知道而犯無心之過,重要的是要機會教育讓他不要再犯,如果是基本的態度問題,不處理得過且過的結果就是自食其果,現在很多crew已經不知道什麼是演出了,該用什麼態度及行為來面對演出,當然有更多crew是雖然知道,但是大家都這樣,舞監及TD也沒說話,我幹嘛傻傻的不隨波逐流,反正小心一點,不要被逮個正著就好了,於是演出中聊天、睡覺、玩掌上遊戲機、逗演員、miss cue的現象層出不窮,這種不要求不想得罪人,忽略過程只問結果當爛好人的下場,就是該負責任的舞監及TDcrew還早陣亡。

    屬於TD領導統御的這一塊,我不想多談,因為我自己也做得不好,但是簡單講就是「帶人帶心」,其他有關TD的文章,有黑衣人5「初級TD概述」、30TD在想什麼」、31TD在氣什麼」、43TD在佈景製作中的角色」、77TD與佈景工廠」等,希望我個人自己的一些經驗分享,能提供對TD有興趣的人有一些幫助,也希望我的好友閒雲野馬能快馬加鞭,讓大家見識到「路遙知馬力」,也讓更多人能一窺舞監的世界,至於愛碎念卻不愛用文字留下紀錄的麻雞,也只能期待奇蹟出現,看他哪天吃錯藥願意也談談他擅長的舞監及TD,至於忙到翻過去的大聲公,也只有痴痴的等待看何時他有空慢慢搖他的筆,這個環境是大家的,希望能有多一些人願意將經驗與大家分享,如果大家都視而不見或是冷眼以對,等到積非成是荒煙漫草將大夥淹沒時,受苦的將會是在這環境中的每一個人。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