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黑衣人 (49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再談文化中心

    老林去奧地利導演了歌劇「羅生門」後(好像是1996年),有感而發的說出了「台灣只有賺錢的劇院,沒有專業的劇場」,雖不記得導火線的原因是什麼,但是早年在雲門跟著在世界碼頭間征戰的我,當然能體會林老師在說什麼,當年在藝文界也引起了軒然大波,所以後來兩廳院改制成行政法人之後,我有機會進兩廳院當資深統籌舞監,也期許自己能以一個跑過世界碼頭的使用者的角度,來幫助兩廳院往專業的方向靠近,可惜我只撐了四個月又十天就陣亡,沒進去當管理者之前,總認為兩廳院這麼多人真會躲,每次要找人都要等等等,等到自己當管理者(期許自己是專業的態度與服務),幾乎每個月加班時數都超過100小時,而當時的演出技術部,統籌管理組(舞監)及技術組(舞台燈光視聽)加起來將近40人,還有工務部(空調水電等)、行政管理部(安全事務組、清潔組等)及其他部門加起來近200人,來服務四個廳(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實驗劇場、演奏廳),這樣的人力都不能讓所有使用者感到滿意,抱怨聲仍時有所聞。

    這使我在聽到很多人覺得離開台北的劇場,到中南部的文化中心根本就沒有專業的技術服務,就只能自求多福等評語時,會比較有多一份保留,因為離開台北資源更少,沒人沒預算可是事情不見得會變少,以前常聽有些文化中心連加班費都沒有,經過這次的訪談,發現有的文化中心技術人員只有四個人,2人一組輪班,每天2個人要管4個場地,加班費每月最多不超過20小時,每小時137元,薪水是約僱人員的上限,加了加班費才三萬多,這樣的人力及薪資,你還能期待他們能有什麼專業的館方技術服務?有的文化中心舞監、燈光、音響、舞台、機電一人一組,總共五人連輪班都不能,忙碌時連著三個月每天要上班12小時,月休1日,沒加班費,一樣要管好幾個地方,他們自嘲已經練就了生病會避開那幾個大月的能力,有的文化中心的後台技術人員是由機電組負責,當我問到他們是否是「本科系或是相關科系」時,他們一本正經的回答:當然一定是本科系的,都是跟「機」、「電」有關的科系。

    又要馬兒肥,又不給馬兒草,只是一味的指責馬兒不肥,有時真的不是馬兒不願意肥,也不是馬兒愛到處亂跑,我相信很多地方都是因地因時制宜的結果,當我問到他們對這份工作的感想時,是覺得累還是仍舊保有熱情,得到的幾乎都是「習慣了」的答案,許多文化中心都是十幾年來沒補過人,談了許多年的加班費也從沒獲得解決過,總之是認了、習慣了,黑鍋揹慣了、笑罵任由人,這樣的心態與工作環境,恐怕多數的台北人是很難體會的,當然同樣惡劣的環境,也會有不同的結果,就像嘉義民雄的二個館方,出身於雲2的舞監及TD,有著本科系訓練及新舞台或雲2的歷練,雖然同樣是2個人要管好幾個場地,雖然自嘲飯碗保不保要看縣長選舉的結果,可是他們的堅持與咬牙苦撐,盡力做好專業的技術服務,他們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裡,貧瘠的土壤一樣是會開出美麗的花朵,只是需要更多的努力與堅持,只希望他倆年輕的熱情不要太早就消耗殆盡。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化中心訪談

    早上開車1030在宜蘭演藝廳,下午1500在竹北演藝廳,晚上1700回台北準備晚上的演出,隔天一早0700的高鐵下高雄,1000到高雄文化中心訪談,1230的高鐵回台北,下午開會晚上演出,這樣的行程使我不禁想起了: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由於協會人少事多,無給職的理監事們又都很忙碌,我因為曾經有過館方身分的經歷,所以協會的各文化中心訪談計畫(23個),我不參與出點力好像說不過去,可是我又只能擠出一點點時間給協會,所以才變成這麼充實的行程安排,雖然馬不停蹄,但是能有機會聽聽館方人員的心聲,我個人覺得還挺有意義的,所以雖然平均一個場地1小時的訪談,來回卻要花四個小時的交通時間,我仍然認為是值得的。

    以往管理者(館方)與使用者(演出團體)似乎常常站在對立的二面,管理者覺得使用者總是來亂搞,不要一直耽誤他們下班時間,使用者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管理者又官僚,總是一大堆規定讓我們做起事來礙手礙腳,其實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沒有人沒事會喜歡自己變成令人討厭的人,許多的誤解都是因為彼此的不了解而產生,有多少使用者願意去稍為了解管理者的苦處呢?最常聽到類似「我一年就這麼一次來麻煩你,這點忙你都不願意幫」,站在使用者的立場總覺得這沒什麼,可是對管理者而言,這可能是他每週或是每天都要面對的情形,或是我們總是認為音響反射板是個礙眼的廢物,只是讓我們的劇場變成綜合多功能四不像不好用的不專業場地,可是看了各文化中心去年的演出統計,我才發現幾乎音樂節目都是佔了演出類別的最大宗,甚至很多地方是戲劇加舞蹈還沒有音樂演出場次多。

    由於許多音樂節目並沒有外聘技術人員的認知,以為文化中心的技術人員就是要義務幫他們執行演出,於是幾乎大部分的音樂節目在各文化中心都是由館方來run show,甚至有的文化中心連舞監都要幫團體call cue,沒看過排,只憑導演或老師不清不楚的幾句話和簡單的rundown,就要義務協助執行演出,出了包還要承受各方長官的壓力,老實說這種幫過頭,球員兼裁判的事情我個人是很難接受,管理者兼使用者,角色混淆不太妥當,就算是國家劇院的自製節目,由劇院的舞監來擔任演出的舞監,也會有另一個舞監來執行館方舞監的工作,同樣是舞監但是要做的事完全不同,這樣在突發狀況時,才能兼顧演出與狀況排除,燈光或是音響其實也是如此,如果館方系統或是設備出了狀況,原本可以去檢查問題搶救的館方卻戴著intercom聽call走cue,那是誰要去處理?還是執行的館方扔下intercom不管演出,跑去狀況排除?幾個文化中心的訪談過後,得到更實際具體的瞭解,也更多了一分體諒。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歸檔資料2

    通常演出完後,除了各設計需要歸檔之外,技術部門也需要歸檔,重演時才能完整重現,在技術部門需要歸檔的有:舞監、TD、ME、音響、音效、道具、服管,甚至是crew,依我的習慣,我除了在進劇場之前交「舞台技術人員基本資料」(辦理保險及工作證),演出結束後會交「舞台技術人員時段表」,如果劇團需要歸檔資料,我就會再給修改過的Hanging List、Fly Cue表及換景表,至於其他職位的歸檔資料就因人而異,每個劇團的要求也都不盡相同,如果把一般無特殊要求的歸檔資料表列,大致如下:

舞監:舞監本、schedule、技術人員基本資料、時段表、整合所有資料。

TD(舞台技術指導):Hanging List,修改後的換景表(crew的武林秘笈)、修改後的Fly Cue List、舞台技術人員基本資料、舞台技術人員時段表。

ME(燈光技術指導):燈圖、磁片、Hook up、Magic sheet、技術人員基本資料。

SE(音響技術指導):器材清單、系統配置圖、場地器材配置圖、mic list、channel list、場次表。

音效執行:音效cue list。

道具:道具清單、場次表、照片(視情況)、尺寸及重量(出國才需要)。

服管:服裝清單、場次表、pre-set位置表、換裝Cue List、服裝照片。

     如果有後續出國演出,則需製作Cargo Packing List,通常需要編號、品名、尺寸、重量、數目、價值等資料,有時有些特殊物品會有稅的問題或是海關會有疑慮時,備妥照片也是好方法,例如水滸傳中的保時捷928道具車,事先拍好只剩車殼無引擎等零件的車殼照片,一起交給報關行,果然省去海關的特別關切。

 

HANGING LIST

PRODUCTION:表演工作坊【寶島一村】                      20091109更改版

THEATRE:NATIONAL THEATRE

DATE:2009/11/09-22  UNIT:㎝ P:1 OF 2  製表人:斯建華

To P.L.

ITEM

SIZE

TRIM

NOTE

 

53

MAINCURTAIN/

TRAELING

2100(L)*1130(W)

 

 

SC3

86

 

 

 

 

 

102

MAINCURTAIN/FLOWN

1800(L)*1000(W)

 

 

 

111-239

LIGHTING BRIDGE

 

1400x750

 

H1

285

 

 

 

 

H2

303

升旗繩索

 

SR350

 

C3

321

 

 

 

 

H4

339

 

 

 

 

H5

357

樹枝+樹葉

 

Center/SR650

 

C6

375

 

 

 

 

H7

393

Border#1+空飄+落葉

 

750/center/SR350

 

2010寶島一村CARGO LIST

PRODUCTION: 寶島一村                         第一版

Tour in China

DATE:2010/01/01~02/08  UNIT:CM   P1 OF 8    製表人:斯建華   2009\11\17

編號

品名/顏色/材質

尺寸/公分

數目

重量/KG

價值/新台幣

懸吊

 

 

 

 

 

1

600x240x20

1

30

10000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歸檔資料

    每個劇團都有自己的歸檔資料方式,一個演出在演完後通常會有行政、設計及技術(SMTDME、服裝及道具)需要歸檔,有的是採用照片加文字,例如服管及道具,有的是手繪稿、電腦模擬畫面,例如設計,有的是文字表格,例如TDME,或是SM的舞監本(標註各種cue點的劇本),曾經有劇團要求的歸檔資料採用教育劇場的模式,項目多到不合理的狀況,還註明歸完檔才能領1/3尾款,弄到最後有人寧可尾款不要,因為根本歸不了檔,也從此不做該團的技術指導,因為有的劇團根本不付歸檔的工作費用,卻要求freelancer要做得像是要出書的歸檔資料,如果要做到完全符合劇團的要求,可能花的時間比該劇在劇場的時間還要久,所以通常「歸檔資料」的內容對技術人員而言,是著重在實用性而非美觀質感,重點是重演時可參考的依據,如此而已。

     就實務面而言,通常舞台設計的資料都不會是完全正確,因為那些都是進劇場前的內容,進劇場後或多或少都會有些調整,不管是來自導演的要求,或是技術遇到問題不得不的修改,大多時候設計是被口頭告知然後決定或同意修改,所以其實很多設計是不知道細節的,問題在首演前調整完後,很少設計會為了歸檔而去重新改圖,所以自然不能盡信歸檔中的設計圖,要參考知道調整內容的TD的資料才會完全正確,通常TD在拿到設計的平面圖後,會製作Hanging List,然後從舞監手中拿到Fly Cue表及換景表,然後隨著技排、彩排及演出而修改,甚至在演完後回收每一個crew的「武林秘笈」(換景表),因為每個執行者在執行換景任務時遇到的狀況都不同,所以個人自己加的提示才是參考的重點,當然啦,劇場是良心事業,有的crew習慣亂寫或是習字如金,也是拿他沒轍。

     有的劇團會將一場一場的景用照片留下紀錄,可是首演之前crew是沒有時間做這個紀錄,首演完後團體又不想多花場租及時段費來紀錄,於是就要求crew在休息時間配合拍照,結果往往是休息時間不夠用,還佔用到演出前的準備時間,變成飯沒吃好,pre-set的時間又壓縮到,弄得大家都不開心,後來我就會建議團體的行政,是否是由他們在技排或是彩排時拍攝,如果有漏拍或是需要重拍的部分,就會是比較不需要佔用太多時間,有分場照片的輔助對於重建是有幫助的,有時寫了一頁的文字還沒有一張照片說的清楚,當然影像(DVD)的幫助更大,可是影像及照片都只能當成「結果」的檢查,因為在黑暗中的換景過程是無法紀錄的,只能靠「武林秘笈」來解答,至於「舞監本」,很多老外是留在電腦裡,一方面環保,也不怕劇本散落一地,更不怕遺失(網路、隨身碟到處備份),演出時就看著電腦裡的劇本及note來call cue,雖然現在劇本大部分會有電子檔,但是台灣幾乎很少舞監會願意在演出完後,再花時間把cue打進電腦裡歸檔,多半都是紙本保存。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馬看花看劇場

    早年跟著雲門在世界碼頭間征戰,離開雲門後也陸續有跟其他團體出國的演出,雖沒仔細統計過,大概劇場生涯20年來也去過約30餘個國家,在上百個劇場演出過,雖然對於蓋劇場我完全是外行,但是多少也累積了一些看的心得,各個劇場各有各的特色,通常到了新的劇場,不管有無圖面資料,我是習慣有一套走馬看花的模式,身為技術人員,自然是從後台看起,通常會從工作習慣相關的環節開始,任何演出幾乎都會有裝卸車,所以習慣上從地面開始就會循卡車到卸貨口路線實際走一遍,才會知道多大的車能夠進到這個劇場,再來就是卸貨口尺寸(長寬高),然後就是從卸貨口到舞台途中最小的通道、電梯或是門,才能確保帶來的景上的了舞台,再來當然是一般場地調查的程序,丈量舞台尺寸(長寬高),吊桿數目及速度,吊桿管徑(通常資料上不會有),側舞台及後舞台空間,燈桿數目及迴路、燈具型式及插頭形式、電壓及外接電箱安培數、grid、包廂及貓道,所有工作上所需之任何資料。

    離開舞台後就是後台化妝室,門的尺寸大小、個人及團體化妝室數目及可容納的人數、有無鏡子、化妝台、化妝燈、衣架及衣架車、詢問有無蒸氣熨斗、吹風機、縫紉機、洗衣機、烘衣機、更衣室及廁所數目,網路、熱水(淋浴及飲用)、冰箱(冰塊)或是急救包,green room,廣播系統及intercom系統,舞台畫面的電視監看設備、空調、置物櫃或保險櫃、窗簾,壁插型式及電流電壓(多少安培,是110V還是220V),化妝室到舞台動線、逃生動線(樓梯)、通道尺寸及照明,在看完後台後,再來就是從後台到前台路線,燈控室及音控室,有無投影室、場燈的控制、再來是追蹤燈室及dimmer room,在看完所有技術環境後,才會去看觀眾席及前台。

     前台一定要看的是廁所數目,才知道中場休息時間長短,有無為遲到觀眾準備的舞台畫面監看電視,電梯大小及門的大小,前台服務台位置及大小,有無無障礙空間及殘障保留席,座椅高度及舞台高度,逃生指示燈亮度、有無座位燈及走道燈,觀眾席壁面顏色及材質,有無門簾,通常這些是我在看場地或是到一個新的劇場會關心的事項,有時候時間不允許或是條件不許可拍照,我會只用雷射測距儀丈量需要的尺寸,其他能用眼睛看的就儘量看,就算是走馬看花,也希望能走過一遍,因為這些或多或少都是與我們工作相關的資訊,至於大廳的水晶吊燈等裝飾,我就會視而不見直接跳過,因為我不是PM(製作經理),所以通常對於前台我只會是以看的留下印象而不會認真紀錄,如果還有時間,我寧可去看劇場內有無排練場、餐廳、咖啡廳或是吸菸室,或是劇場周遭環境的生活機能如何,賣早餐的,超市或是飲料鋪,平價餐廳等等。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跨過界的專家別再鬧了

    上個周末花了二天的時間,參加了四場表盟所舉辦的2009文化論壇「盤整待變.逆勢飛躍-表演藝術求勝策略」, 雖然內容跟技術無太大相關,多半探討的內容是藝術行政的行銷部分,但是沒有觀眾就不會有演出,沒有演出也就不會需要劇場技術人員,所以基於關心表演藝術現在所處的環境,我還是出席了所有的論壇,席間李副市長提到了接下來台北市會發生的「定目劇」,包跨了花了幾億所改建的三個閒置空間,以及台北市士林未來的藝術中心,都會朝「定目劇」做為未來規劃的走向,姑且不論台北(台灣)是否已經有了夠成熟的條件來支撐「定目劇」的出現,但是如果這是正在進行的政策,也就不容許我們再分析、討論到底時機及條件成熟了沒,而是要趕快準備迎接這個新的改變,正巧今早有機會去「看」一個昨天李副市長才提到的劇場,竣工才二天,真可說是嚐鮮之旅。

    看了之後心情就跟這周驟降十幾度的溫度一樣,忽然背脊一陣涼,自從雲門大火之後,燒出了一堆閒置空間,各個閒置空間的改建再利用當然是件好事,可是改建時的計畫是否真有劇場的專家參與其中?目標如果定的太勉強,是否又是製造更多的問題?改建當中牽涉到的建築法規問題,如果公部門無法排除就削足適履是否只是掩耳盜鈴,為何一定要將很棒的排練場提升為要對外營運的500人中型劇場?簡單舉幾個例子,這個「劇場」最大的貨梯連4尺X8尺的夾板都進不去(應該略小於國家劇院後台的人員電梯),別懷疑這是真的;如果所有與整棟大樓共用的客貨梯一起使用,根據接待我們參觀的「主任」(可能是營造商)表示,散場要疏散500名觀眾大概需要一個鐘頭,我想也許有趕時間的觀眾願意走十層樓的樓梯那就會快一些;或是姑且不論現有配備的燈具如何,沒有外區貓道或是二側包廂,也就是沒有任何F.O.H,整個下舞台(大概1/3的舞台)沒有正面光,有再多頂光及背光又有何用?看著燈桿上總數不算少的老舊燈具(當然是噴的烏黑嶄新的外殼),我漠然啞口,更別提那位於右上舞台面對觀眾席的控制室。

     這使我連想的幾周前去看的另一個劇場,舞台正上方竟然有固定式的音響反射板,而燈桿就可憐的架設在四道固定式的音響反射板之間,相當不錯的觀眾席,昂貴的座椅,還算寬敞夠用的貨運電梯,卸貨碼頭就算是40呎貨櫃都沒問題的空間,但是到地下室卸貨口的車道限高只有2.5公尺,所以雖然有有如TICC的地下停車場空間,但是只有小貨車能進的高度,連著看了二個新的劇場,也讓我想到了二十幾年前先有房子外殼再塞進去的兩廳院,所幸當時有德荷小組而不是只有建築師,雖然沒有右舞台的國家劇院卻也一直都是二十多年來我們最好的場地,只是這些年台灣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新「劇場」,有太多的問題不用到要找「德荷小組」,真的,隨便劇場裡抓個時段費超過600元的crew,都能給些實際能用的建議,而不是現在看到不知要怎麼用的結果,蓋了一堆不尊重劇場使用者的意見的房子(其實劇場工作者都狗吠火車的給過不被採納的意見),有舞台有觀眾席就是劇場嗎?其實廣義的劇場定義他還真是如此,會蓋房子知名的建築師一堆,會蓋不實用不好用的劇場的設計師更是比比皆是,新劇場如此,改建成的劇場如此,中部幾十億正在蓋的也是如此,想想國館似乎也還不算太糟呢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CREW與計程車司機

    記得以前我曾把劇場crew比喻成計程車司機,有做有錢,沒做沒錢;沒有勞健保;沒有例假日;整日跑東跑西;工作時間長,三餐不定時;雖然大多時候有冷氣吹,但卻不是個舒適優渥吸引人的工作,不管載的是誰都一樣的計費,晚上2200後「嗶嗶」夜間加成;有時明明很空卻載不到客人(接不到case),有時難得載了客人途中又遇到人伸手招車(一個時間只能接一個案子),有時看到對面車道有人伸手叫車,等到迴轉後卻來不及被別人載走(太晚報名已經不缺人);有時聽到哪裡有人叫車,火速趕去開到一半又接獲通知說不需要了(被解call);收入不穩定,休假不定時,箇中甘苦外人不易體會,甚至連家人都不知道你在忙什麼,好像很忙又沒看到賺了什麼錢,以前我媽說只有等我半夜回家後,他才覺得是撿回了個兒子,隔天一早想跟我說說話,想等我睡飽了再說,哪知我其實一早就又出門了。

     有的司機雖然是一樣的收費,但是投資自己,就像是開賓士的計程車生意一定比較好,同樣的價錢顧客當然想要更舒適、物超所值的選擇,有的司機雖然車子不是特別好,但是努力維持車內及外觀的清潔,購買車內芳香劑或是花朵提供乘客舒適的旅程,有的車上附設電視、電腦、DVD、甚至還有卡拉OK,提供更高的附加價值;希望給乘客留下好印象,以後能再有服務的機會;但是也有司機吃檳榔、滿身狐臭,嚇的乘客提前下車,有的車子外觀碰撞省錢不修,或是灰塵滿佈,讓客人把伸起的手又縮了回去,寧可再花時間等別的車,有的司機熱切的大談政治顏色及議題,弄的乘客尷尬的不知該不該接話,就像有的crew能力OK,但是過於熱情成了騷擾演員,影響演員培養演出情緒,自然無形中嚇退一些客人,有時載到明星還可就近要求簽名,受了傷就一段時間收入全沒,有的人寧可當機場排班計程車(固定只接一些大團),雖然可能收入較少但至少穩定。

    反過來說,不是所有的乘客都叫的到計程車,有的乘客醉醺醺的招車,有的司機怕乘客吐在車上,寧可裝做沒看到,有的乘客貌似凶神惡煞,有的司機擔心拿不到錢反倒被搶損失,為避免惹事端,這個生意不如不作,有的乘客習慣性叫了車又不等,有車來就坐,放了幾次鴿子之後車行也不願意再提供叫車服務,有的團體只想省錢,又要殺價甚至連便當預算都縮水,或是把crew當成拋棄式商品或是消耗品,極度不尊重,也不顧演出品質甚至用義工,終將砸壞自已的招牌,或是出一次大意外就得不償失,幾檔省的還不夠一次賠,或是貪小便宜只選報價最低的,結果選個價錢打折的但是能力不夠,意外頻頻發生反倒花更多錢來解決,或是以為價錢低於行情是賺到了,其實被繞遠路花更多錢還不知(1200元的TD花3個時段能解決的事,找900元的「TD」花了3天都搞不定),劇團經營、公司事業或是crew個人其實都一樣,是要做一檔還是做一世,自己要衡量清楚,口碑的建立是要靠經年累月的累積,但是毀壞卻在一念之間,不要便宜行事因小失大。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舞台小撇步 

DSC01704.JPG

    對於台車需要煞車的情況,通常我們會在觀眾看不到的景片台車背面煞車,正面就可以是美美的封板,可是如果是四面都要見人,要如何讓舞者能夠從外部伸手到台車底下去把輪子煞住呢?只好在輪子旁邊改成軟質的布,但是布無法轉成直角,所以在台車直角轉彎處,加鎖一個L形鐵片做為依靠。

DSC01703.JPG

有了L形鐵的幫助,就比較不用擔心布被輪子絞進去,也「直角」許多。

DSC01708.JPG

雖然不太平整滿意,但總比沒封布之前像是缺了牙要好。

DSC01705.JPG

    一個裝了輪子的簍子神奇的從外舞台自己移動到舞者身邊,舞者揹起了簍子離開,所以用布線(很細又耐重)和小安全扣來解決,但是導演希望舞者只用一隻手來使簍子和布線分離,這………….

DSC01706.JPG

只好將小安全扣換成手套夾,來符合導演的要求。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的事or我的事 

    接連做了二個公部門的案子,雖然做的都是差不多的事,但是感受卻是截然不同,一個是各單位開會時在長官面前紛紛表示一定會全力配合,現場卻是輪番處處刁難不時威脅停工;一個是我已經婉拒表明不需要幫忙,但是公部門從長官到第一線基層員工,堅持一定要出車出人來協助,希望我能給他們一個參與出力的機會,二者之間差別其實只有一點點,就是主辦單位(出錢的公部門)自己心態上認定的差異,前者認為那是「你的事」,後者認為是「我的事」,同樣是公部門出錢是主辦單位,但是ㄧ個被動一個主動,一個推責任看好戲,一個卻是從上到下熱情支援,善用公部門資源盡力協助,首演後發現表演區域公園草地地不平,隔天一早就主動整地,出人協助搬移觀眾席平台(首演觀眾爆滿隔天增加600個位子),出動小山貓及清潔車清理放完的蜂炮炮城,甚至拆台時包辦所有的搬運及運送工作,結果成了清潔隊裝車我們只好撿垃圾清理場地的有趣場面.

DSC01693.JPG 

 

淡水藝術節金枝演社在滬尾砲台公園演出環境劇場「西仔反傳說」

DSC01691.JPG

舞台技術人員克難的沿路架設旗幟

DSC01695.JPG

淡水鎮公所主動出人出車運砂整地及清理場地,清潔隊員熱情協助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勞基法與劇場苦碌

    在勞基法中,針對劇場同一個雇主一個演出多半是以一星期為一個演出單位(也就是1個case),就算是還有巡迴演出,也很少超過三個月,所以苦碌是屬於短期性工作的臨時短期雇傭人員,勞基法施行細則之相關內容如下:

第二章 勞動契約

第六條(臨時性、短期性、季節性及特定性工作之定義)
本法第九條第一項所稱臨時性、短期性、季節性及特定性工作,依左列規定認定之:
一、臨時性工作:係指無法預期之非繼續性工作,其工作期間在六個月以內者。
二、短期性工作:係指可預期於六個月內完成之非繼續性工作。
三、季節性工作:係指受季節性原料、材料來源或市場銷售影響之非繼續性工作,其工作期間在九個月以內者。
四、特定性工作:係指可在特定期間完成之非繼續性工作。其工作期間超過一年者,應報請主管機關核備。

    勞雇之間的契約方式有三種,1屬承攬關係(例如公司或工作室)2委任(例如簽設計約的設計或是其他TD.ME.SM約等)。3、純屬臨時僱傭的人。針對第12項,雇主無須負責有關勞保及勞退6%等問題,針對第3項身份的人,雖然目前勞退的攜帶式戶頭規定是以月為單位,但是根據勞委會官員的解釋,就算是只有7天,雇主仍需替臨時僱傭的人負責投保及勞退6%(只要他扣繳憑單給的是薪資),否則會有觸法的問題,只要勞工提出申訴,查後屬實就有罰則問題(一定查的到),在營建類也有同樣的問題,例如A建設方案由B建設公司承攬,B公司找下包工頭C承接,C再找了臨時工D來做一星期的工作,如果D的錢是跟工頭C領,對D而言C就是雇主,如果C只是無酬轉介,錢是跟B公司領,則雇主就是B,不是誰找你誰就是雇主,簡單講是誰給你錢,誰給你扣繳憑單誰就是雇主,那他就必須遵守勞基法中雇主應盡的責任,可是如果是整個演出談定一筆價錢而非以工時計算,那就算是第2項委任,雇主就沒有勞保及勞退6%等問題,所以如果劇場中雇主與勞方最後變成都是委任的模式,是執行業務,為了苦碌自身的保障,還是要以自營者的身分加入職業工會,我想沒有多少雇主會願意每個演出替crew加入勞保及6%勞退。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拜會勞委會

    自從PINA走後,接著就開始忙聽奧,已經三個月沒心情與時間管部落格,直到今日為了預計2010年藝文界適用勞動基準法的問題,陪同TATT理事大聲公先生,一同至勞委會去拜會長官後,才又興起了動筆的念頭,基本上對於勞基法我沒有任何研究,只是去反應大部分crew的實際現況讓勞委會的長官知悉,而勞委會的勞動條件處孫處長,為了我們二人找來了勞動條件處科長、勞工保險處科長、勞資關係處編審,以及其他不知何單位的長官一同與會,使我覺得應將會議中所得到長官的一些說明、解釋、建議及意見交換的情形,與關心的朋友分享,於是我試圖將一些得到的結論整理後簡單說明,由於勞委會並不了解劇場生態,所以針對大聲公提出的「勞保」、「勞退及稅」、「工資計算」等問題,逐一討論後向我們說明。

    「勞保」部分:建議大家都能加入工會,才能享有包含勞健保等更多的保障。關於目前沒有我們認同的技術劇場工會的現況,勞委會的說明是針對新興行業別範圍認定的修改法案,已經「躺」(此字我自己加的)在立法院,「以後」修法過後,只要工會名稱不同,簡單講只要30個人以上,就可申請成立工會,在此之前,請大家先加入性質接近的工會,先求得保障,不要和自己的權益過不去,「以後」也會放寬認定標準,所謂「自營者」(就是個體戶或是freelance),也可加入職業工會(其實現在有些相近工會認定標準寬鬆,已經不必依附在劇團或公司之下才能夾帶入保),只是「自營者」入職業工會,由於沒有雇主(自己就是雇主),所以也就沒有6%的攜帶式勞退基金戶頭。

    「勞退及稅」部分:我的感覺是勞退6%與劇場「苦碌」並沒有太大關係,因為通常報稅時大部分crew拿到的扣繳憑單有「薪資」及「執行業務」這二大類,但是有良心會開9A70執行業務的團體畢竟是少數,以往大部分團體為了自己結稅省錢,會給crew薪資的扣繳憑單,可是crew卻沒有享受到雇主應負擔的勞健保等責任,所以這些都是可以申訴的,以後納入勞動基準法後,再給薪資的扣繳憑單卻沒有相對提供勞退6%及勞健保的雇主,只要勞方申訴一定查的到,而雇主將會有罰則的問題,所以為了避免麻煩,相信以後會有愈來愈多團體會開執行業務的扣繳憑單,因為執行業務就沒有勞退6%,可是crew自己要懂得用列舉扣除額的方式,才能為自己爭取最大的福利,況且執行業務又有好幾類,不是每一種都只課約70%的稅。

    「工資計算」部分:勞基法中規定每日工作超過8小時就算加班,第9、第10個小時要乘上1又1/3的加班費,第11個小時開始要乘上1又2/3的加班費,對於習慣從0900~2200每日工作11個小時的劇場工作,沒有多少團體負擔得起,所以已經有團體在研究以後要給crew簽「自願放棄適用勞動基準法的切結書」,只是這類切結書其實是無效的,於是為了適應勞基法的規定,最後很可能會變成降低時薪的變通方法,舉例來說,假設時段費600的crew每小時時薪是150,每天從0900~2200共11個小時1650(3個時段1800),就會變成1650元=8小時xX(時薪)+2小時x1又1/3X+1小時x1又2/3X,1650=12.32X,所以X(時薪)會變成約134元,如果要有勞退6%,扣除行政手續等花費,可能再扣個10%,原本150元時薪的就會變成時薪約121元,只要時薪比勞基法規定的最低時薪95元高,雇主就沒有任何違反法律問題,而劇場自己約定成俗的慣例自2200後雙倍計算,也不在勞基法的規定範圍內,所以不要誤以為劇場適用勞基法後,crew每天就會多出許多加班費,其實搞不好會更少,或是以後會變成團體全都找器材公司承攬,而不直接找crew或是透過「工頭」(舞監、TD、ME)找人,因為誰付錢給勞工誰就是雇主,就有一堆事要處理,或是變成跟crew談整筆的費用,而不以時薪計算,也會省去勞退基金及勞健保等問題,未來會如何演變誰也不知。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願大師一路好走篇

    喜歡PINA BAUSCH大師及他的舞團,不是因為有些歐洲媒體將老林喻為台灣的PINA BAUSCH,雖然我是雲門人,但是我還在雲門時二團之間好像還沒像現在這麼「麻吉」,也不是因為最近二次PINA BAUSCH來台灣都是我做的節目(2001交際場,2007熱情馬祖卡),雖然07年時被他們的燈光設計及道具等幾名技術人員認出,問我是否很多年前有到德國做演出,我說我在雲門時有去過幾次德國,他們馬上說:「很多黃金色的米」,因為他們是當時我們的local crew,所以一直在懷疑是否有在德國看過我,我想是對我的長髮、外套綁在腰上及短褲的邋塌形象印象深刻吧,雖然被國外朋友認出我們曾在同一個案子有好幾次,每次都會讓我驚喜與高興,但也還稱不上喜歡,尤其是幾個月後水滸傳在澳門演出時,PINA BAUSCH舞團在香港演出,抽空到澳門文化中心看場地,我與他們技術組一群老外在走廊不期而遇,當然又是很糗的他們認出我而我卻只覺得他們面熟,後來他們說他們是PINA BAUSCH我才想起來,想想真是失禮。

    喜歡PINA BAUSCH大師不只是因為他的作品,而是在2007熱情馬祖卡時,與大師在劇院吸菸室裡的相遇,當時是燈光在台上修cue,大約再十分鐘就要cue to cue,我一個人貓在吸菸室吞雲吐霧,等待修cue完後的換景配合cue to cue,忽然看見大師披著披肩往這走來,心想不會吧,接著大師推門進來,主動跟我禮貌性的微笑,然後問我有沒有打火機?我想我是發著抖把打火機遞給她吧,然後她點完菸跟我說謝謝,然後又主動跟我聊天寒喧,一般禮貌性的寒喧12句就算了,可是大師是很優雅的看著我的眼睛聽我說,讓我本來就不算流利的英文顯得更破了,我們坐在同一張公園椅板凳上,大師應該是看出我的不安,就拿出一本小小的口袋書靜靜的抽著菸看書,我第一次感覺到什麼是「優雅及氣質」,我連大氣都不敢吸一口,又怕馬上熄菸出去大師會覺得她打擾我了,於是故做大器與自然的讓菸繼續點著燒空煙。

     Intercom裡傳來燈光設計一直在重複修同一個cue,我方board opertaor一直要老外wait a moment,顯然是出了狀況搞不定,眼看早就到了cue to cue的時間,然後大師跟我不解無奈的聳了聳肩,我鼓起勇氣的跟大師解釋,我說我們是舞台crew,是freelance,可是劇院為了省預算,燈光crewin house的,所以嗯………,你們的燈光可能需要多一些時間,其實我沒說的很仔細,但大師聽了合上書,跟我微笑點頭致意,然後走出吸菸室去告知舞者cue to cue往後延,請舞者不用在台邊等待,回化妝室或是穿一些保暖的衣服等候通知,然後就在很久很久之後,在我的flyman 麻雞為了配合修燈光cue,拉同一桿吊桿拉到手都破皮流血後,才終於修對了那個cue,如果當我找的燈光crew(只留12個燈光的freelance)在要去幫忙解決時,不被劇院大哥罵回來(我都不會她會什麼),我的flyman不會拉到手破皮流血,而大師及舞者們也不用等那麼久,我心裡一直很愧疚,演出結束後,大師親自送小禮物給我們,感謝我們的幫助,讓我更是印象深刻,只可惜再也沒有機會了,願PINA BAUSCH大師一路好走。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9紐約假期5

    到了紐約,劇場人當然要到DRAMA BOOK STORE來朝聖,記得1995年第一次來這家書店時,當場掏出5張百元美鈔,花了400多美元買了二十幾本劇場技術的原文書回去,結帳時當場沒把店員嚇死,只見她反覆驗證鈔票的真偽,之後每次到紐約總是不能免俗的要去逛一逛,可惜多半是空手而回,因為後來的舞台技術新書不多,而且特色都是又貴又沒營養,所以總是下不了手,這次勉強買了一本Backstage Forms(圖一),裡面是將近150種劇場用的各式表格,雖然對我現在用處不大,但是看在價格只要16.5美元的份上,還是買了回家。

DSC01641.JPG

圖一

    幾天後協會秘書長MSN我,託我買第三版的Stage Rigging Handbook,說是以後協會可能會想翻譯這本書(孟超及朝煒建議),我想這本書我有,只是不知道是第幾版的,而且印象中前幾天並沒有看到,但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於是又特意去了一趟DRAMA BOOK STORE,沒想到就在劇場技術的架子上最顯眼的地方,我確定前幾天沒有這本,否則我不可能待了一個鐘頭沒發現,而且還上了透明膠膜,想看內容都沒辦法,我確定我有這本(同一個作者Jay O.Glerum),可是好像沒有這麼厚,一本36.5元加稅後要40美元,看不到內容而且店裡架子上只有二本,掙扎了一下還是二本都買了吧,在回長島的火車上忍不住就拆開來看,好在有為自己買了一本,因為不但內容多出許多,連有些觀念都徹底顛覆,回到台灣一對照,原本的書是137頁,第三版的是292頁(圖二),不但增加一倍以上,連我之前懷疑有觀念徹底顛覆的部分都得到證實,例如鋼索製作部分,原本Nicopress夾的順序是如圖三,第三版卻說這樣是錯誤的(圖四),真希望協會能搞定版權問題,早日讓這本中文版上市。

DSC01638.JPG

圖二

DSC01643.JPG

 

圖三 

DSC01642.JPG  

                            圖四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人力與人才篇

    失業人口持續上升,失業率不斷上升的現在,各大人力銀行及求職網站待業的人數不斷增加,可是企業求才的廣告仍舊不斷,因為有一堆失業的「人力」,和苦於找不到「人才」的工作機會,如果人力能夠提升為人才,就會是皆大歡喜雙贏的結果,可是人力與人才的區別究竟為何?「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力都會是某方面的人才,只是專業能力的多與寡,深與淺吧了,而究竟是人力還是人才的認定,很不幸的不是在求職者的自我認知上,而是在找人的資方的認定上,所以有時會看到待業者中不乏碩士及博士,高學歷成為高失業者的比例逐漸攀升,只有單一專才的佼佼者,除了成為獵人頭公司尋找的對象,也很可能是失去戰場的鬥士,所以某些時候「通才」反而受到青睞,因為有更多可能性及可塑性,也會成為值得投資高報酬率的對象。

     如何使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人才」而非「人力」,以舞台為例,設計有模型及圖稿可以證明,或是用作品影帶及照片來讓人認識自己,繪景師及製作木工也可用作品影帶及照片來顯現自己的能力,可是舞台技術指導及crew呢?拿什麼來證明自己是人才而非人力呢?所有能輔助證明的媒介說明的全都是證明別人的能力,技術人員只能靠「印象」及「口碑」,還有一次一次的「表現」來累積自己的「credit,而從人力通往人才的唯一途徑就是學習,只有藉著學習才能讓別人看到你的企圖心,也只有藉著學習才能讓自己增加能力,有更多的附加價值,使自己從人力變成人才。

     在成長蛻變的過程中,伴隨而來的壓力是少不了的,每個人面對壓力的方式都不盡相同,有一位一直只做舞台的年輕TD朋友,在留下了「華麗佈景後面的爛結構」這句經典名言後,有一次出國演出竟然成了燈光組,從沒調過燈的他在國外調燈,老外還稱讚他調的又快又好(他說的時候可得意的呢),過一陣子他突然又成了舞監,我好奇的問他怎麼轉換跑道換的如此迅速,難道不會怕嗎?他一派輕鬆的對我說:管他的,我說我從沒做過,結果他們還是要我做,找我的人都不怕,我怕什麼?這種正面思考與開放的態度,其實是令人值得學習的,找你做事的人,固然一定是對你有所期待,可是多少也會知道你的本事,如果他願意給你成長的機會,你不必為了沒信心而逃避,要勇敢的迎接挑戰,因為唯有你不斷的成長,能力才會持續增強,當你開始選擇「安全」,畫地自限,終將又會從人才退回成人力,因為當別人持續進步你卻拒絕成長,給機會的人是會把機會留給願意成長的人,有些失去戰場的鬥士,空有一身本事卻苦無施展表現的機會,仍舊縮衣節食持續等待表現的機會到來,要成為讓人期待的人才還是隨時可被取代的人力,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防火牆篇

    國家劇院的防火牆,是國內劇場極少數的防火牆,一般文化中心都是防火幕,一般說來,劇院的立場是堅持每天結束工作後,要將防火牆完全降下,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防火牆下有二個禿出的鐵棒(我們暱稱小ㄐㄧㄐㄧ),要插入地面的洞(如圖一),可是很少人知道防火牆頂端有四個如潛水艇的潛望鏡般的水管(如圖二左方綠色鐵管),只有將防火牆完全降至地面,才能完全對到在鏡框上方的固定水管(圖二右方紅色水管),雖然叫做防火牆,但是其實防火牆最主要的功能是隔絕火災時所產生的濃煙,而水管的功能只是注入水源冷卻,延後防火牆因為高溫產生變形的時間,所以通常我們都不會為難館方,如果有在防火牆下方的物品,就必須每天拆裝移開(如圖三),甚至希望是能在一分鐘內「清除」防火牆下方的障礙物,表坊「如夢之夢」在演出前就通過了劇院的一分鐘碼表測試,將防火牆下方的北區舞台分解移開,而防火牆及舞台上方灑水裝置的開關,就在右舞台舞監桌旁(如圖四),許多人搞不清楚,煞有其事信誓旦旦的一再強調:舞台上有「自動」灑水系統,每次我聽了心裡都想:水閥不開燒光了也不會滴下一滴水來。

DSC01543.JPG  

圖一防火牆下方有二個插入地面的鐵棒

DSC01565.JPG

圖二防火牆頂部上方的消防水管

DSC01563.JPG  

圖三為了讓防火牆完全降下,新古典舞團自製部分的木頭舞蹈地板每天拆裝

DSC01566.JPG  

圖四舞監桌旁助理頭上的紅色消防箱內就是消防水閥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舞蹈專用木頭地板篇

    這次新古典在劇院的演出,照往例在黑色塑膠舞蹈地板下面,又是要先鋪上價值百餘萬的舞蹈專用的木頭舞蹈地板,劇院這套木頭地板的尺寸是每一片長寬151.3X151.3公分,板面是1.2公分厚的足四分夾板,每邊有突出7.5X21公分交錯嵌合用的木板,厚0.9公分足三分夾板,底下是每隔30公分有厚3.7公分的高密度泡棉塊,但是因為隔行間隔錯開(像觀眾席座椅),所以平均20公分就有一個泡棉塊,所以其實並沒有多麼特殊,特殊的是5尺建方的尺寸台灣不好找,台灣慣用的夾板是4’X8’或是3'X6',所以劇院這套木頭地板是不讓人鎖螺絲釘的,2000年新古典舞團的「大漠孤煙直」因為台上有9根要站人的鐵柱,所以當初我自己做了9塊一模一樣的地板來鎖螺絲釘固定(板面當然是用拼接的)。

     由於是四面都有嵌合的夾板,所以在鋪設時,需先將所需寬度鋪成一整條(例如15寬共10片),再一次將這整排一起與前一排結合,等到全部結合完畢,在四週再鎖上斜坡邊板固定,斜坡邊板與地面接合的部分才是鎖螺絲釘的位置,很多年輕的小朋友不懂,在木頭舞蹈地板的邊緣也鎖上螺絲釘,把斜坡邊板與木頭舞蹈地板也用螺絲釘固定,因此把木頭舞蹈地板邊緣鎖的千瘡百孔,至於斜坡邊板,原始配製的是15公分寬的斜坡邊板,後來因為2006年劇院自製節目德國巴伐利亞芭蕾舞團的演出,需要運送佈景大台車上木頭舞蹈地板,所以我就在劇院佈景工廠替劇院做了一套45公分寬的斜坡邊板,只是現在已被亂拆亂改的2266了,有時候看到我們愛惜了十幾年的東西,現在被恣意破壞,真的有心痛的感覺,以前劇院是為了能不能鎖與老外及雲門都吵過幾回,從沒讓過步,有時斜坡邊板鎖錯一根螺絲釘的位置,就會被K得滿頭包,現在是積非成是,看了不該鎖的位置一整排的洞,不知情的人認誰都會誤以為那是對的位置,或是隨意拆卸改裝斜坡邊板木條,只知隨意破壞然後拍拍屁股走人,實在是太不負責任了,更可悲的是,我得到的答案是:「大家都這樣」,聽了我實在無言、無奈。

 

DSC01561.JPG

舞蹈專用木頭地板背面 

  DSC01562.JPG

正面及斜坡邊板,螺絲釘應鎖在圖中最下方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架橋篇

    通常景做好之後,我都會要求工廠一定要試搭,因為只要沒事先試搭過的景,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錯誤沒有機會被發現,製作的問題沒在佈景工廠解決,進了劇場就是害死人,所以不管如何,負責任的工廠及TD,都不能省略掉試搭這個重要的過程,在試搭的過程中,就會有許許多多的問題會忠實的浮現出來,也可以藉著試搭的過程,與工廠師父討論結合的方式及修改等問題,因為在工廠搭得起來,不代表在劇場搭得起來,時間、人力及環境不同的考量,往往有不同的搭設方法的選擇,也就會影響結合的方式,以新古典「雲豹之鄉」的高架橋為例,他是在中場休息才從側舞台推上舞台的移動景,困難程度又比固定景又要來的複雜許多。

    在工廠是先將橋墩柱子鎖在地面(當然還沒上輪子),再將還沒上橋面夾板的結構吊起,邊吊邊推到位置, 然後再加鎖一堆木條結構頂地,然後才開始鑽橋面與橋墩結合的螺絲洞,可是進了劇場,已是完成品的柱子都有輪子,然後吊桿都是會前後左右的晃動,要將重量級晃動的橋面與可移動的橋墩完全對到所有的結合螺絲位置,其實不是如想像中的容易(要有正確的橋面角度),尤其是有些螺絲已事先鎖死在橋面上,困難度更是大大的提高,所以顯然除了吊桿的幫助之外,還需要另外一套的輔助系統幫助,由於是在國家劇院演出,於是就可利用舞台面的elevator,將地面呈現梯田狀,來使橋面成為正確角度,再來移動橋墩柱子到正確的位置結合,就不用一堆人力死扛,或是吊桿上上下下搖來搖去,省時又省力。

DSC01549.JPG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圓弧製做篇

    一般來說,圓弧的製作方式有二種,一種是用木條做骨架,先在地上繪出實際的圓弧尺寸,再將12木條沿著弧線切開(可調整鋸台鋸片高度留著2~3mm不斷),通常切的間距3~10公分(視弧線需要而定,切成排梳狀),就有了可彎曲的木條,再用薄板裁切彎曲弧度的木條寬度,在彎曲木條的側面固定連結定型,由於木條已被切成多段僅留2~3mm,如不從旁上夾板定型及強化強度,很容易變形或斷裂。如果是正圓的部分圓弧,另一種作法是用木心板做骨架,先用雕花機搭配自製圓規畫出所需圓弧(如圖一),有了所需的圓弧骨架之後,再用12木條沿著木心板圓弧連結(如圖二),但是木心板邊緣容易破裂,所以建議邊緣至少要用三分板連結(要有足夠厚度才容易下釘固定),等到骨架完成後,就可正面結構上膠封板(如圖三),如果弧線過大,有專門彎曲的夾板可用,只是價格不便宜,一片普通4’X8’的一分板大概要180元,專門彎曲的3mm4’X8’夾板卻要700多元,況且有長紋及短紋之分,也就是要彎4’方向的短紋或是要彎8’ 方向的長紋,封完夾板後,再將背後出釘部分用砂輪機磨掉(如圖四),就完成了圓弧的製作。

圖一                                                                   圖二

DSC01553.JPG   DSC01555.JPG

 

圖三                                                                  圖四

DSC01554.JPG  DSC01556.JPG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風箏篇

    導演要的畫面是ㄧ個小孩子帶著風箏(風箏在空中)從左舞台上台,走過center後,風箏掉到地上,然後小孩子不理風箏從右舞台下場,另一個演員拾起了地上的風箏,喊了一句:阿爸,風箏自己飛出右舞台。導演要的畫面很真實很生活,在真實生活中很自然,可是在劇場中要如何做出來呢?我的解答是風箏需要自左舞台移動至右舞台,所以需要一套左右橫移的懸吊系統,又需要自空中掉落至地面,然後又飛走,所以需要垂直上下的懸吊系統,而且需要二套系統結合在一起,這次金枝演社的首演場地在台中中興堂,吊桿早就用光光,grid的高度也只有15,只好從材料上著手。

    首先在左右gallery上各裝一個滑輪,用3mm的黑尼龍繩經過二側滑輪,繩子的二端綁在一個安全扣上,於是就有了一個可在空中左右橫移的安全扣,如果為了一個風箏組一組軌道,大概會被crew罵死吧,然後在右舞台grid裝一個滑輪,用釣魚用的布線或火線,一頭經過這個橫移的安全扣,綁上加重的鉛錘再綁住風箏,另外一頭直接在右舞台橫移系統的旁邊,如此二套系統的操作者在一起,方便相互配合,為何要用昂貴的布線呢?一捲100的布線大概就要750元,可是以16號布線為例,直徑不到0.5mm卻可承載97公斤,布線本身又軟又輕,所以grid雖然高度不夠,但是鉛錘的重量還是大過橫越舞台超過20的布線重量,於是就一邊橫移一邊上下拉扯,做出放風箏的效果。DSC01548.JPG

繪圖/郭力維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想法與做法篇

    我並不想討論到底是「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的問題,我只知道勞心是不容易計價,而勞力是容易計價,就像唸書時許多人都會畏懼考試,可是如果是「open book」,相信大家就會鬆了一口氣,因為答案就在書裡面只是看你找不找的到,可是我通常聽到「open book」的直覺反應是:完了,連書都不在乎讓你看,題目一定很難,然後就念頭一轉:管他的,老師不是要送分,就是要考你的想法,看你能不能融會貫通,而不是死背答案,既然如此,緊張也沒有用,還是見招拆招吧,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感謝大學時幾個偏好此招的老師,無形中訓練我綜合判斷思考的習慣,由於我又是個不愛唸書的人,對於這種「這學期你學到什麼」的考法我最喜歡。

    劇場裡許多的知識都是活的知識,不像數學或是科學,也不是是非題,必須因地、因時、因人而異,往往換了一個小小的條件,心念一轉做法就不同,就像我常跟我的crew說沒有不對的做法,只是此刻適不適合的問題,在我選擇這種做法之前,我當然有我的想法,有時候選擇做法的考量是為了拆台方便,有時候是這次crew的組合不夠強,我寧可選擇笨一點但是更安全的做法,有時候是為了趕進度以免耽誤別組的時間,所以選擇省時費力的做法,有時候是人不夠,有時候是材料不夠,有太多的想法在實際動手之前就已經反覆思索,雖然無法細說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沒有一種做法是沒有想法的,所有的做法都是有理由,這是無庸置疑的。

    有些crew不喜歡想,有些是沒理由的胡思亂想,有些是猜不透乾脆就說:你不用說那麼多,就告訴我你要怎麼作就好了,其實我很怕沒有想法的人,那意味著我必須鉅細靡遺的不跳步驟說清楚,而且是永遠如此,因為他不想思考就不會成長,遇到狀況也不會判斷臨機應變,當然有些小朋友在腦袋空空時如果放任他們胡思亂想也很危險,所以一開始要說得很清楚管得很嚴,有時甚至會告訴他們:別想那麼多,照做就是了,然後事後有空解釋時,又鼓勵他們要多想,有時他們經驗不足,怎麼作怎麼錯,到後來就會生氣說:反正都是你的話,變來變去怎麼說都是你對。我就會說:沒錯,只要你沒事先問我做法,而你的做法和我的想法不同,就是我對你錯,為什麼?因為你是crew我是TD。或是有時crew不照你說的作法做,被發現後賴皮辯解說:你剛剛明明這樣說,我都會馬上說:不可能,我剛剛明明是怎麼說。因為我只是沒說這些做法評估早就在我腦海中思前想後過好幾遍了,所以不要賴皮亂說,雖然他們沒興趣你的想法也不愛聽,可是還是要持續說,因為會作法沒想法是不成的,只有當他們跟你想法判斷相契合,才會有默契,他們想法成熟能力變強,就少挨罵少重做,crew快樂TD也輕鬆,一件事從十個步驟說到最後只要12句話,不是很好嗎?所以有緣跟我一起工作的crew,通常至少需要二年的時間,才會慢慢累積知道我的想法與作法,然後我就會隨著他們的成長愈說愈少,他們也就樂的耳根子清淨許多。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