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一「窺看舞台」 

DSC01742.JPG  

   日前我的好友閒雲野馬在他的部落格中推薦這本妹尾河童所著的「窺看舞台」,前一陣子陪香港友人到北藝大書店買書,也就順便買了本回家,看了才發現他不是一本出給觀眾買的簡單書,也不是死板板沉重專業的教科書,譯者姜菜蕾翻譯起來通暢流利,再加上照片及插圖的輔助,閱讀起來十分舒服,雖然作者是日本人,以日本劇場為例,但是內容卻是精采豐富,有些內容真是寫進了心坎裡,書中除了旋轉舞台,還將道具、舞台換景、舞監等部分撰文解說,甚至是音效、燈光及服裝都稍為提及,尤其是最後一章:請別再蓋奇奇怪怪的劇院了,更是讓人心有戚戚焉,原來不懂劇場的建築師全世界都有,蓋出一堆莫名其妙的劇場讓劇場人深受其害,看他文中第191頁提及這些缺陷的劇場,他認為要負最大責任的人是沒有事先瞭解劇場應有機能即進行設計的建築師,以及無知卻不斷投入大筆金錢又決策專斷的政府官員,一時之間真的會誤以為他說的是台灣,而不是日本,這是ㄧ本專業劇場人值得看的好書,有許多態度及觀念的分享,值得學習,看到文中日本的道具、假髮及繪景製作,當然也會令人羨慕,不知何時台灣能有這番「專業」。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表坊倉庫新面貌 

 DSC01735.JPG


利用寶島一村裝貨櫃後,倉庫稍有空間,找了景翔花了二天做夾層


DSC01736.JPG


滿到鐵門邊的東西,只好找人來慢慢整理


DSC01737.JPG


就這樣與阿智慢慢把如影及如夢的道具往樓上傳


DSC01738.JPG


二樓利用外表坊的景片克難的做隔間,蓋上景片再往上疊


DSC01739.JPG

 

趁機換了燈管及重新拉線,許久不亮的日光燈終於又亮了,不知是啥超過6擋路的牌樓景片,也被我們弄到2樓,順便充當護欄

 

DSC01740.JPG

 

倉庫很久沒這麼空曠了,地掃得有點累


DSC01741.JPG


 

像是立體停車架的隔間,以後找東西再也不會看的到拿不到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再談文化中心

    老林去奧地利導演了歌劇「羅生門」後(好像是1996年),有感而發的說出了「台灣只有賺錢的劇院,沒有專業的劇場」,雖不記得導火線的原因是什麼,但是早年在雲門跟著在世界碼頭間征戰的我,當然能體會林老師在說什麼,當年在藝文界也引起了軒然大波,所以後來兩廳院改制成行政法人之後,我有機會進兩廳院當資深統籌舞監,也期許自己能以一個跑過世界碼頭的使用者的角度,來幫助兩廳院往專業的方向靠近,可惜我只撐了四個月又十天就陣亡,沒進去當管理者之前,總認為兩廳院這麼多人真會躲,每次要找人都要等等等,等到自己當管理者(期許自己是專業的態度與服務),幾乎每個月加班時數都超過100小時,而當時的演出技術部,統籌管理組(舞監)及技術組(舞台燈光視聽)加起來將近40人,還有工務部(空調水電等)、行政管理部(安全事務組、清潔組等)及其他部門加起來近200人,來服務四個廳(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實驗劇場、演奏廳),這樣的人力都不能讓所有使用者感到滿意,抱怨聲仍時有所聞。

    這使我在聽到很多人覺得離開台北的劇場,到中南部的文化中心根本就沒有專業的技術服務,就只能自求多福等評語時,會比較有多一份保留,因為離開台北資源更少,沒人沒預算可是事情不見得會變少,以前常聽有些文化中心連加班費都沒有,經過這次的訪談,發現有的文化中心技術人員只有四個人,2人一組輪班,每天2個人要管4個場地,加班費每月最多不超過20小時,每小時137元,薪水是約僱人員的上限,加了加班費才三萬多,這樣的人力及薪資,你還能期待他們能有什麼專業的館方技術服務?有的文化中心舞監、燈光、音響、舞台、機電一人一組,總共五人連輪班都不能,忙碌時連著三個月每天要上班12小時,月休1日,沒加班費,一樣要管好幾個地方,他們自嘲已經練就了生病會避開那幾個大月的能力,有的文化中心的後台技術人員是由機電組負責,當我問到他們是否是「本科系或是相關科系」時,他們一本正經的回答:當然一定是本科系的,都是跟「機」、「電」有關的科系。

    又要馬兒肥,又不給馬兒草,只是一味的指責馬兒不肥,有時真的不是馬兒不願意肥,也不是馬兒愛到處亂跑,我相信很多地方都是因地因時制宜的結果,當我問到他們對這份工作的感想時,是覺得累還是仍舊保有熱情,得到的幾乎都是「習慣了」的答案,許多文化中心都是十幾年來沒補過人,談了許多年的加班費也從沒獲得解決過,總之是認了、習慣了,黑鍋揹慣了、笑罵任由人,這樣的心態與工作環境,恐怕多數的台北人是很難體會的,當然同樣惡劣的環境,也會有不同的結果,就像嘉義民雄的二個館方,出身於雲2的舞監及TD,有著本科系訓練及新舞台或雲2的歷練,雖然同樣是2個人要管好幾個場地,雖然自嘲飯碗保不保要看縣長選舉的結果,可是他們的堅持與咬牙苦撐,盡力做好專業的技術服務,他們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裡,貧瘠的土壤一樣是會開出美麗的花朵,只是需要更多的努力與堅持,只希望他倆年輕的熱情不要太早就消耗殆盡。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化中心訪談

    早上開車1030在宜蘭演藝廳,下午1500在竹北演藝廳,晚上1700回台北準備晚上的演出,隔天一早0700的高鐵下高雄,1000到高雄文化中心訪談,1230的高鐵回台北,下午開會晚上演出,這樣的行程使我不禁想起了: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由於協會人少事多,無給職的理監事們又都很忙碌,我因為曾經有過館方身分的經歷,所以協會的各文化中心訪談計畫(23個),我不參與出點力好像說不過去,可是我又只能擠出一點點時間給協會,所以才變成這麼充實的行程安排,雖然馬不停蹄,但是能有機會聽聽館方人員的心聲,我個人覺得還挺有意義的,所以雖然平均一個場地1小時的訪談,來回卻要花四個小時的交通時間,我仍然認為是值得的。

    以往管理者(館方)與使用者(演出團體)似乎常常站在對立的二面,管理者覺得使用者總是來亂搞,不要一直耽誤他們下班時間,使用者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管理者又官僚,總是一大堆規定讓我們做起事來礙手礙腳,其實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沒有人沒事會喜歡自己變成令人討厭的人,許多的誤解都是因為彼此的不了解而產生,有多少使用者願意去稍為了解管理者的苦處呢?最常聽到類似「我一年就這麼一次來麻煩你,這點忙你都不願意幫」,站在使用者的立場總覺得這沒什麼,可是對管理者而言,這可能是他每週或是每天都要面對的情形,或是我們總是認為音響反射板是個礙眼的廢物,只是讓我們的劇場變成綜合多功能四不像不好用的不專業場地,可是看了各文化中心去年的演出統計,我才發現幾乎音樂節目都是佔了演出類別的最大宗,甚至很多地方是戲劇加舞蹈還沒有音樂演出場次多。

    由於許多音樂節目並沒有外聘技術人員的認知,以為文化中心的技術人員就是要義務幫他們執行演出,於是幾乎大部分的音樂節目在各文化中心都是由館方來run show,甚至有的文化中心連舞監都要幫團體call cue,沒看過排,只憑導演或老師不清不楚的幾句話和簡單的rundown,就要義務協助執行演出,出了包還要承受各方長官的壓力,老實說這種幫過頭,球員兼裁判的事情我個人是很難接受,管理者兼使用者,角色混淆不太妥當,就算是國家劇院的自製節目,由劇院的舞監來擔任演出的舞監,也會有另一個舞監來執行館方舞監的工作,同樣是舞監但是要做的事完全不同,這樣在突發狀況時,才能兼顧演出與狀況排除,燈光或是音響其實也是如此,如果館方系統或是設備出了狀況,原本可以去檢查問題搶救的館方卻戴著intercom聽call走cue,那是誰要去處理?還是執行的館方扔下intercom不管演出,跑去狀況排除?幾個文化中心的訪談過後,得到更實際具體的瞭解,也更多了一分體諒。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歸檔資料2

    通常演出完後,除了各設計需要歸檔之外,技術部門也需要歸檔,重演時才能完整重現,在技術部門需要歸檔的有:舞監、TD、ME、音響、音效、道具、服管,甚至是crew,依我的習慣,我除了在進劇場之前交「舞台技術人員基本資料」(辦理保險及工作證),演出結束後會交「舞台技術人員時段表」,如果劇團需要歸檔資料,我就會再給修改過的Hanging List、Fly Cue表及換景表,至於其他職位的歸檔資料就因人而異,每個劇團的要求也都不盡相同,如果把一般無特殊要求的歸檔資料表列,大致如下:

舞監:舞監本、schedule、技術人員基本資料、時段表、整合所有資料。

TD(舞台技術指導):Hanging List,修改後的換景表(crew的武林秘笈)、修改後的Fly Cue List、舞台技術人員基本資料、舞台技術人員時段表。

ME(燈光技術指導):燈圖、磁片、Hook up、Magic sheet、技術人員基本資料。

SE(音響技術指導):器材清單、系統配置圖、場地器材配置圖、mic list、channel list、場次表。

音效執行:音效cue list。

道具:道具清單、場次表、照片(視情況)、尺寸及重量(出國才需要)。

服管:服裝清單、場次表、pre-set位置表、換裝Cue List、服裝照片。

     如果有後續出國演出,則需製作Cargo Packing List,通常需要編號、品名、尺寸、重量、數目、價值等資料,有時有些特殊物品會有稅的問題或是海關會有疑慮時,備妥照片也是好方法,例如水滸傳中的保時捷928道具車,事先拍好只剩車殼無引擎等零件的車殼照片,一起交給報關行,果然省去海關的特別關切。

 

HANGING LIST

PRODUCTION:表演工作坊【寶島一村】                      20091109更改版

THEATRE:NATIONAL THEATRE

DATE:2009/11/09-22  UNIT:㎝ P:1 OF 2  製表人:斯建華

To P.L.

ITEM

SIZE

TRIM

NOTE

 

53

MAINCURTAIN/

TRAELING

2100(L)*1130(W)

 

 

SC3

86

 

 

 

 

 

102

MAINCURTAIN/FLOWN

1800(L)*1000(W)

 

 

 

111-239

LIGHTING BRIDGE

 

1400x750

 

H1

285

 

 

 

 

H2

303

升旗繩索

 

SR350

 

C3

321

 

 

 

 

H4

339

 

 

 

 

H5

357

樹枝+樹葉

 

Center/SR650

 

C6

375

 

 

 

 

H7

393

Border#1+空飄+落葉

 

750/center/SR350

 

2010寶島一村CARGO LIST

PRODUCTION: 寶島一村                         第一版

Tour in China

DATE:2010/01/01~02/08  UNIT:CM   P1 OF 8    製表人:斯建華   2009\11\17

編號

品名/顏色/材質

尺寸/公分

數目

重量/KG

價值/新台幣

懸吊

 

 

 

 

 

1

600x240x20

1

30

10000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歸檔資料

    每個劇團都有自己的歸檔資料方式,一個演出在演完後通常會有行政、設計及技術(SMTDME、服裝及道具)需要歸檔,有的是採用照片加文字,例如服管及道具,有的是手繪稿、電腦模擬畫面,例如設計,有的是文字表格,例如TDME,或是SM的舞監本(標註各種cue點的劇本),曾經有劇團要求的歸檔資料採用教育劇場的模式,項目多到不合理的狀況,還註明歸完檔才能領1/3尾款,弄到最後有人寧可尾款不要,因為根本歸不了檔,也從此不做該團的技術指導,因為有的劇團根本不付歸檔的工作費用,卻要求freelancer要做得像是要出書的歸檔資料,如果要做到完全符合劇團的要求,可能花的時間比該劇在劇場的時間還要久,所以通常「歸檔資料」的內容對技術人員而言,是著重在實用性而非美觀質感,重點是重演時可參考的依據,如此而已。

     就實務面而言,通常舞台設計的資料都不會是完全正確,因為那些都是進劇場前的內容,進劇場後或多或少都會有些調整,不管是來自導演的要求,或是技術遇到問題不得不的修改,大多時候設計是被口頭告知然後決定或同意修改,所以其實很多設計是不知道細節的,問題在首演前調整完後,很少設計會為了歸檔而去重新改圖,所以自然不能盡信歸檔中的設計圖,要參考知道調整內容的TD的資料才會完全正確,通常TD在拿到設計的平面圖後,會製作Hanging List,然後從舞監手中拿到Fly Cue表及換景表,然後隨著技排、彩排及演出而修改,甚至在演完後回收每一個crew的「武林秘笈」(換景表),因為每個執行者在執行換景任務時遇到的狀況都不同,所以個人自己加的提示才是參考的重點,當然啦,劇場是良心事業,有的crew習慣亂寫或是習字如金,也是拿他沒轍。

     有的劇團會將一場一場的景用照片留下紀錄,可是首演之前crew是沒有時間做這個紀錄,首演完後團體又不想多花場租及時段費來紀錄,於是就要求crew在休息時間配合拍照,結果往往是休息時間不夠用,還佔用到演出前的準備時間,變成飯沒吃好,pre-set的時間又壓縮到,弄得大家都不開心,後來我就會建議團體的行政,是否是由他們在技排或是彩排時拍攝,如果有漏拍或是需要重拍的部分,就會是比較不需要佔用太多時間,有分場照片的輔助對於重建是有幫助的,有時寫了一頁的文字還沒有一張照片說的清楚,當然影像(DVD)的幫助更大,可是影像及照片都只能當成「結果」的檢查,因為在黑暗中的換景過程是無法紀錄的,只能靠「武林秘笈」來解答,至於「舞監本」,很多老外是留在電腦裡,一方面環保,也不怕劇本散落一地,更不怕遺失(網路、隨身碟到處備份),演出時就看著電腦裡的劇本及note來call cue,雖然現在劇本大部分會有電子檔,但是台灣幾乎很少舞監會願意在演出完後,再花時間把cue打進電腦裡歸檔,多半都是紙本保存。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是有進步

    父親走了12年,當時遺留下了一台機車沒處理,我又還騎著大學時珍愛的追風,所以就一直放著,那時還在雲門工作,不是演出就是出國,所以始終沒時間辦理過戶或報廢,等到發現電子點火的方便,而且穿涼鞋腳也不會痛(追風不是循環國際檔,是要用腳背倒勾的倒退檔),再加上環保的因素,於是我就把追風報廢,改騎父親的光陽125,當時母親看我忙於工作,沒時間處理過戶手續,就幫我處理,不料就此開始受盡委屈,往來於監理處、戶政機關、法院及稅捐機關之間,因為父親往生後身分證繳回,所以無法正常程序辦理,承辦人員一下要母親去辦理父親的死亡證明,一下子又有遺產稅問題,一下子又要到法院辦理什麼繼承文件,每次不同的承辦人員總有不同的說法,跑來跑去弄到最後還是弄不出來,就暫時擱了下來。

     沒多久我又接收了哥哥的摩特車,於是父親的機車又被我閒置一旁,幾次想要報廢時母親聽了就有氣,又開始重述當年浪費了多少時間、跑了多少地方最後還不是白忙一場,算了吧,就留下來當紀念吧,於是我就年年牌照稅、燃料稅及保險照繳,每到驗車前就推去機車行修理,驗完車又放著留念,機車行老闆總是勸我,把車牌拔掉就好,反正是你爸的名字又找不到你,我心裡想父親一生清清白白,從不向人借錢更別提欠錢了,我怎能讓父親在走後留下欠稅紀錄呢?於是就每年花個幾千塊維持父親的清白。上個月搬離了父母親所購買的家,我試探性的又問了母親,這次母親終於想通,不再堅持留下來做紀念,於是我就趕緊去了監理所詢問報廢程序,及說明父親往生我沒有他的身分證等狀況,不知我該準備哪些文件,沒想到監理所替代役看到我有行照,一輸入電腦沒有任何欠稅紀錄,就說往生者不用身分證,只要有行照、車牌及死亡或除戶證明就可以了,我不知要去哪裡辦死亡證明或是除戶證明,就問戶口名簿可以嗎?結果替代役說可以,我立刻回家拆了機車大牌拿了戶口名簿又回到監理處。

    到了監理處從抽號碼牌,依序填寫一些表格,到拿到報廢證明及退還父親今年部分燃料稅的支票,然後到隔壁改支票領取人名稱,再到樓下兌現支票領完545元現金,總共花費不到20分鐘,這短短的20分鐘,在12年前卻是讓母親跑了幾天數個單位,還沒辦法處理,這短短的20分鐘,也讓我年繳數千元連續繳了12年,誰說我們的公務員不便民沒進步,在我看來進步可大了,這短短的20分鐘,比我拆機車大牌的時間還短,小小二顆生鏽了十幾年的螺絲,用板手怎麼拆都拆不下來,直到我去機車店借了工具後,才順利拆下了一個螺絲,另一個是直接用套統轉到螺絲斷掉,才拿下了大牌,這短短的20分鐘,使我終於放下心中多年的一顆大石,雖然報廢了父親的機車,但是在搬家時,我也像郎姐在寶島一村劇中拆下了門牌,把老家的門牌帶到了現在的住所,這樣如果父親想回來看我們時,就不會找不到回家的地址。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馬看花看劇場

    早年跟著雲門在世界碼頭間征戰,離開雲門後也陸續有跟其他團體出國的演出,雖沒仔細統計過,大概劇場生涯20年來也去過約30餘個國家,在上百個劇場演出過,雖然對於蓋劇場我完全是外行,但是多少也累積了一些看的心得,各個劇場各有各的特色,通常到了新的劇場,不管有無圖面資料,我是習慣有一套走馬看花的模式,身為技術人員,自然是從後台看起,通常會從工作習慣相關的環節開始,任何演出幾乎都會有裝卸車,所以習慣上從地面開始就會循卡車到卸貨口路線實際走一遍,才會知道多大的車能夠進到這個劇場,再來就是卸貨口尺寸(長寬高),然後就是從卸貨口到舞台途中最小的通道、電梯或是門,才能確保帶來的景上的了舞台,再來當然是一般場地調查的程序,丈量舞台尺寸(長寬高),吊桿數目及速度,吊桿管徑(通常資料上不會有),側舞台及後舞台空間,燈桿數目及迴路、燈具型式及插頭形式、電壓及外接電箱安培數、grid、包廂及貓道,所有工作上所需之任何資料。

    離開舞台後就是後台化妝室,門的尺寸大小、個人及團體化妝室數目及可容納的人數、有無鏡子、化妝台、化妝燈、衣架及衣架車、詢問有無蒸氣熨斗、吹風機、縫紉機、洗衣機、烘衣機、更衣室及廁所數目,網路、熱水(淋浴及飲用)、冰箱(冰塊)或是急救包,green room,廣播系統及intercom系統,舞台畫面的電視監看設備、空調、置物櫃或保險櫃、窗簾,壁插型式及電流電壓(多少安培,是110V還是220V),化妝室到舞台動線、逃生動線(樓梯)、通道尺寸及照明,在看完後台後,再來就是從後台到前台路線,燈控室及音控室,有無投影室、場燈的控制、再來是追蹤燈室及dimmer room,在看完所有技術環境後,才會去看觀眾席及前台。

     前台一定要看的是廁所數目,才知道中場休息時間長短,有無為遲到觀眾準備的舞台畫面監看電視,電梯大小及門的大小,前台服務台位置及大小,有無無障礙空間及殘障保留席,座椅高度及舞台高度,逃生指示燈亮度、有無座位燈及走道燈,觀眾席壁面顏色及材質,有無門簾,通常這些是我在看場地或是到一個新的劇場會關心的事項,有時候時間不允許或是條件不許可拍照,我會只用雷射測距儀丈量需要的尺寸,其他能用眼睛看的就儘量看,就算是走馬看花,也希望能走過一遍,因為這些或多或少都是與我們工作相關的資訊,至於大廳的水晶吊燈等裝飾,我就會視而不見直接跳過,因為我不是PM(製作經理),所以通常對於前台我只會是以看的留下印象而不會認真紀錄,如果還有時間,我寧可去看劇場內有無排練場、餐廳、咖啡廳或是吸菸室,或是劇場周遭環境的生活機能如何,賣早餐的,超市或是飲料鋪,平價餐廳等等。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跨過界的專家別再鬧了

    上個周末花了二天的時間,參加了四場表盟所舉辦的2009文化論壇「盤整待變.逆勢飛躍-表演藝術求勝策略」, 雖然內容跟技術無太大相關,多半探討的內容是藝術行政的行銷部分,但是沒有觀眾就不會有演出,沒有演出也就不會需要劇場技術人員,所以基於關心表演藝術現在所處的環境,我還是出席了所有的論壇,席間李副市長提到了接下來台北市會發生的「定目劇」,包跨了花了幾億所改建的三個閒置空間,以及台北市士林未來的藝術中心,都會朝「定目劇」做為未來規劃的走向,姑且不論台北(台灣)是否已經有了夠成熟的條件來支撐「定目劇」的出現,但是如果這是正在進行的政策,也就不容許我們再分析、討論到底時機及條件成熟了沒,而是要趕快準備迎接這個新的改變,正巧今早有機會去「看」一個昨天李副市長才提到的劇場,竣工才二天,真可說是嚐鮮之旅。

    看了之後心情就跟這周驟降十幾度的溫度一樣,忽然背脊一陣涼,自從雲門大火之後,燒出了一堆閒置空間,各個閒置空間的改建再利用當然是件好事,可是改建時的計畫是否真有劇場的專家參與其中?目標如果定的太勉強,是否又是製造更多的問題?改建當中牽涉到的建築法規問題,如果公部門無法排除就削足適履是否只是掩耳盜鈴,為何一定要將很棒的排練場提升為要對外營運的500人中型劇場?簡單舉幾個例子,這個「劇場」最大的貨梯連4尺X8尺的夾板都進不去(應該略小於國家劇院後台的人員電梯),別懷疑這是真的;如果所有與整棟大樓共用的客貨梯一起使用,根據接待我們參觀的「主任」(可能是營造商)表示,散場要疏散500名觀眾大概需要一個鐘頭,我想也許有趕時間的觀眾願意走十層樓的樓梯那就會快一些;或是姑且不論現有配備的燈具如何,沒有外區貓道或是二側包廂,也就是沒有任何F.O.H,整個下舞台(大概1/3的舞台)沒有正面光,有再多頂光及背光又有何用?看著燈桿上總數不算少的老舊燈具(當然是噴的烏黑嶄新的外殼),我漠然啞口,更別提那位於右上舞台面對觀眾席的控制室。

     這使我連想的幾周前去看的另一個劇場,舞台正上方竟然有固定式的音響反射板,而燈桿就可憐的架設在四道固定式的音響反射板之間,相當不錯的觀眾席,昂貴的座椅,還算寬敞夠用的貨運電梯,卸貨碼頭就算是40呎貨櫃都沒問題的空間,但是到地下室卸貨口的車道限高只有2.5公尺,所以雖然有有如TICC的地下停車場空間,但是只有小貨車能進的高度,連著看了二個新的劇場,也讓我想到了二十幾年前先有房子外殼再塞進去的兩廳院,所幸當時有德荷小組而不是只有建築師,雖然沒有右舞台的國家劇院卻也一直都是二十多年來我們最好的場地,只是這些年台灣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新「劇場」,有太多的問題不用到要找「德荷小組」,真的,隨便劇場裡抓個時段費超過600元的crew,都能給些實際能用的建議,而不是現在看到不知要怎麼用的結果,蓋了一堆不尊重劇場使用者的意見的房子(其實劇場工作者都狗吠火車的給過不被採納的意見),有舞台有觀眾席就是劇場嗎?其實廣義的劇場定義他還真是如此,會蓋房子知名的建築師一堆,會蓋不實用不好用的劇場的設計師更是比比皆是,新劇場如此,改建成的劇場如此,中部幾十億正在蓋的也是如此,想想國館似乎也還不算太糟呢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CREW與計程車司機

    記得以前我曾把劇場crew比喻成計程車司機,有做有錢,沒做沒錢;沒有勞健保;沒有例假日;整日跑東跑西;工作時間長,三餐不定時;雖然大多時候有冷氣吹,但卻不是個舒適優渥吸引人的工作,不管載的是誰都一樣的計費,晚上2200後「嗶嗶」夜間加成;有時明明很空卻載不到客人(接不到case),有時難得載了客人途中又遇到人伸手招車(一個時間只能接一個案子),有時看到對面車道有人伸手叫車,等到迴轉後卻來不及被別人載走(太晚報名已經不缺人);有時聽到哪裡有人叫車,火速趕去開到一半又接獲通知說不需要了(被解call);收入不穩定,休假不定時,箇中甘苦外人不易體會,甚至連家人都不知道你在忙什麼,好像很忙又沒看到賺了什麼錢,以前我媽說只有等我半夜回家後,他才覺得是撿回了個兒子,隔天一早想跟我說說話,想等我睡飽了再說,哪知我其實一早就又出門了。

     有的司機雖然是一樣的收費,但是投資自己,就像是開賓士的計程車生意一定比較好,同樣的價錢顧客當然想要更舒適、物超所值的選擇,有的司機雖然車子不是特別好,但是努力維持車內及外觀的清潔,購買車內芳香劑或是花朵提供乘客舒適的旅程,有的車上附設電視、電腦、DVD、甚至還有卡拉OK,提供更高的附加價值;希望給乘客留下好印象,以後能再有服務的機會;但是也有司機吃檳榔、滿身狐臭,嚇的乘客提前下車,有的車子外觀碰撞省錢不修,或是灰塵滿佈,讓客人把伸起的手又縮了回去,寧可再花時間等別的車,有的司機熱切的大談政治顏色及議題,弄的乘客尷尬的不知該不該接話,就像有的crew能力OK,但是過於熱情成了騷擾演員,影響演員培養演出情緒,自然無形中嚇退一些客人,有時載到明星還可就近要求簽名,受了傷就一段時間收入全沒,有的人寧可當機場排班計程車(固定只接一些大團),雖然可能收入較少但至少穩定。

    反過來說,不是所有的乘客都叫的到計程車,有的乘客醉醺醺的招車,有的司機怕乘客吐在車上,寧可裝做沒看到,有的乘客貌似凶神惡煞,有的司機擔心拿不到錢反倒被搶損失,為避免惹事端,這個生意不如不作,有的乘客習慣性叫了車又不等,有車來就坐,放了幾次鴿子之後車行也不願意再提供叫車服務,有的團體只想省錢,又要殺價甚至連便當預算都縮水,或是把crew當成拋棄式商品或是消耗品,極度不尊重,也不顧演出品質甚至用義工,終將砸壞自已的招牌,或是出一次大意外就得不償失,幾檔省的還不夠一次賠,或是貪小便宜只選報價最低的,結果選個價錢打折的但是能力不夠,意外頻頻發生反倒花更多錢來解決,或是以為價錢低於行情是賺到了,其實被繞遠路花更多錢還不知(1200元的TD花3個時段能解決的事,找900元的「TD」花了3天都搞不定),劇團經營、公司事業或是crew個人其實都一樣,是要做一檔還是做一世,自己要衡量清楚,口碑的建立是要靠經年累月的累積,但是毀壞卻在一念之間,不要便宜行事因小失大。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