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心不入戲

    常有朋友問我某某戲好不好看?通常我都會回答:不知道。顯然這不是他們想聽到的答案,因為大多數人會說:那不是你做的嗎?怎麼會不知道?我就會回答:作技術不評論戲來讓話題結束。因為我是在工作不是在看戲,演出中我必須專心但是不能入戲,入了戲就容易出包miss cue,況且我在側舞台看到的畫面多半都有側燈對著眼睛直射,跟在觀眾席看到的畫面有天壤之別,甚至有些感動的畫面也正是我們專注認真執行所完成的畫面,所以我們當然不會看到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而且通常我頭上都戴著intercom或是對講機(通訊系統),耳裡不時傳來舞監call cue的內容,要想入戲還真不太容易,如夢之夢時我身上掛著三套通訊系統,卻只有二個耳朵,換的手忙腳亂,三套系統同時找我時,腦子都錯亂了。

    很怕戲熟了丟本的舞監,常常call cue的語調與聲音跟著演員的情緒走,最常遇到的是得到準備的指令後,當我們進入到準備狀態時,等待「走」的動令舞監一下時,就要立即執行動作,結果舞監跟著戲的節奏情緒來個走不完,「鄒鷗哦走哦哦哦」,一個「走」字拖了2~3秒長,結果造成大家不同步,有時舞監太入戲,會把「走」這個指令不自覺得喊出台詞來代替,例如有個重要的cue是在演員大喊「出發」的同時,結果舞監call了:燈光舞台影像懸吊換景準備,……..出發(舞監跟著演員喊台詞)!大家等不到「走」愣了一下就趕緊動作,不確定要不要走的看到別人動了也趕快慌亂的跟上,結果那個換景自然慘不忍睹,或是有時舞監忘了call「stand-by」 cue,我們會驚覺為何這段畫面很陌生?因為通常我們是看著台上直到聽到準備cue就不管台上,所以從「準備」到「走」這段是不太清楚台上發生啥事,所以突然出現陌生場景,就會覺得怪怪的。

     由於我大部分在演出時都會戴著intercom,所以看著台上聽著舞監call cue的內容幾乎就是演出的一般模式,所以我幾乎不曾在演出中睡覺(只有極少數連夜工作後被操掛了的特例),所以有時我不會意識到沒有intercom的crew等待換景時的無聊痛苦,年輕時常看不慣crew演出中睡覺、聊天或是玩掌上遊戲機,因為這跟我被教育的演出態度相去甚遠,所以常常斥責他們,後來也逐漸放低要求到「壞事躲起來做」,「不要睡著,不要出聲,不要干擾演員」就好,或是寧可離開側舞台,到有intercom的地方,聽到換景準備或記好時間提前回來待命,別落cue就好,有時看到crew像觀眾一樣專心的看戲看到入了迷,以前會念「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看戲,要看戲到觀眾席去看」,現在不會念了,至少他專心看戲比做壞事要好,所以通常我都會主動戴intercom,因為這樣比較熱鬧也不易入戲,因為入戲就容易忘了自己要換景。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劇場常見的意外受傷

    1.配重:放重鐵時壓到手指頭或是夾到手心。

    2.搬運:被木屑戳到或是被鐵屑刺到,二人自地面搬運景片或平台類時壓到手指頭,默契不好時,寧可一人先搬起,另一人再搬。

    3.ET指:將手指頭伸入黑棉繩紙管內當軸心旋轉,保證你被割的見血,包紮後獲得ET食指造型,或是搬運鐵管時將指頭伸入管壁內;拿鐵鎚敲指頭;拿screw gun在指甲上鑽十字;拿美工刀切手指;放重物當大家都抽手時捨不得將手指抽離,同樣可獲得ET手指造型。

    4.撞頭:閃過吊桿高度,卻留頭皮在pipe clamp鐵片上,或是閃過第一根燈桿後抬頭撞上第二根燈桿。

    5.扭到腳:黑暗中踩到用盡膠帶的紙管,或是踩到自己的鞋帶跌倒,平台(卡車)上踩空以為腳上的雞眼能視路。

    6.閃到腰:搬重物(地板)時直接彎腰硬搬,未按正確姿勢先彎膝蹲下再起。

    7.壓到腳:讓up right或景片台車經過自己的鞋子,卻忘記自己沒穿鐵頭安全鞋。

    8.打撞球:抽取長物(搬運或卸車)時顧前不顧後,直接把別人當撞球撞或是當關東煮戳。

    9.黑暗相撞:換景時亂逛想找人測試自己的鐵頭功,或是啃食別人的頭。

    10.扭到手腕:搬運時遭同伴遺棄失去重心。

    以上都是劇場常見的意外傷害,如果以部位而言,雙手絕對是最常受傷的部位,尤其是食指更是受傷常客,割到、壓到、敲到、夾到、戳到或是吃蘿蔔乾,幾乎各種苦難及折磨都喜歡找上它,其次是頭部撞擊,不過這些多半是皮肉小傷,比較沒有後遺症,若是以長期慢性職業傷害而論,腰部則是最普遍的傷害,其次是手腕,再來是膝蓋等關節,這些受傷的部位多半不易痊癒,減損的戰力也不易恢復,只能小心避免再度受傷,有些嚴重傷害是碰到一次就遺憾終生,再也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喪命截肢的不是沒有,不必舉例恐嚇嚇唬大家,只是有些經驗教訓還是不要嘗試擁有,「劇場是危險的」這句名言是要隨時謹記在心,顯眼的鼓棒戳不破鼓面,刺穿鼓面的永遠是ㄧ根小小的針,意外就是意料之外,千金難買找知道,有時惹人厭的斥責只是不願見到憾事發生,有許多人以為「老的」倚老賣老或是脾氣大修養差,其實只是你們不以為意而我們不想再見,有些結果嚴重到令人無法承受,某些事故用聽的就好不必親身經驗,不用搶著當烈士或是教材。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TATT的技術劇場人才培訓班基礎班舞台組建議課表

    瞻前顧後,我終於交出了功課,把基礎班的建議課程交給協會的秘書長,實際時間及訊息要以TATT網站公佈的為準。

分組課-舞台技術基礎班(共計35小時)

 

上課時間

課程名稱

內容

師資

8月23日(ㄧ)

09:00-12:00

裝台

(掛軟景鋪地板)

清舞台

掛幕(翼幕沿幕等)

鋪設舞蹈地板

定中心線及馬克

 

8月23日(ㄧ)

13:00-17:00

懸吊

懸吊系統介紹與操作

配重操作與安全

 

8月24日(二)

09:00-12:00

基礎繩結

五個基本繩結教授

 

8月24日(二)

13:00-17:00

繩結應用

高空吊鐵管(燈)

枕木結

迫燈桿

風箏

 

8月25日(三) 09:00-12:00

基礎佈景製作

(改良美式)-1

工具及結合方式介紹

日字框製作

地面景片製作

腳架製作

 

8月25日(三)

13:00-17:00

基礎佈景製作

(改良美式)-2

平台製作

高台製作

 

8月26日(四)

09:00-12:00

基礎佈景製作

(改良美式)-3

台車製作

懸吊景片製作

 

8月26日(四)

13:00-17:00

基礎佈景製作

(改良美式)-4

懸吊景片組裝

道具台車組裝

 

8月27日(五)

09:00-12:00

換景練習

懸吊

地面佈景

道具台車

 

8月27日(五)

13:00-17:00

拆台

景片拆解裝車

場地復原

收舞蹈地板

結業式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協會的技術劇場人才培訓班又來了

    我開始寫部落格是為了上一次協會(TATT)辦的技術劇場人才培訓班,因為秘書長要我交授課大綱,我回想以前上課的講義現在都不知道哪去了,反正要寫,再加上課堂上時間有限,所以乾脆寫在網路上,萬一上課來不及講到可以當成學員的家庭作業,讓他們回去自己看,也可以讓學員能專心上課,不必忙著記筆記而分心,或是以後他們要找資料時上網一找就有,不怕像我一樣要用時找不到紙張講義,而且這樣可以少砍樹做環保,所以就一路寫到現在,今年暑假協會又要辦理技術劇場人才培訓班,而且是擴大規模南北都要辦,南部辦初級班,北部辦進階班,又到了為上課內容而煩惱的時候,秘書長寄來了上次的授課大綱,有鑑於南部沒有專業專職的佈景工廠,這次我想加強基礎佈景製作的課程,免得南部一些演出團體要不就是小劇場克難的敲敲打打,或是專業木工的裝潢做法。

     有木工師父告訴我木工師父分三類,一種是家具木工,工較細手較巧,什麼榫接雕花嚇死人不償命,一種是裝潢木工,我只知道他們很愛一尺半下一個結構,第三種是板模工,我想我應該比板模工要強,好歹我待過希爾特舞台設計製作有限公司,在專業的佈景工廠待過應該還差不到哪裡,北部的專業佈景工廠愈來愈多,主流劇場裡代表性最高的就屬景翔與希爾特,早期只有景翔,班長(王叔)從大陸話劇團來台,製作方式是大陸式或是蘇聯式(不記得誰這樣告訴我),但是現在也局部接受美式優點(例如使用corner block),而一成從景翔出來,與超哥、桃叔、培能(大聲公)、阿福伯等人成立希爾特(班長比超哥大至少20歲可是我習慣叫王叔,超哥又比阿福學長大一點,阿福伯和桃叔是文化影劇14屆的同學,培能年紀最小卻是「公」字輩,反正我亂叫習慣了),聽一成學長(文化影劇16屆)說早期希爾特是要走美式作法,後來遭到木工師父的嚴重反彈,只好中西合併成了改良式美式作法,所以希爾特出品除非出包,否則希爾特的師父通常不出門,鮮少離開工廠進到劇場。

    劇場的景片做法與一般專業木工的做法不同,懸吊景片或是地面景片都與隔間牆片不同,所以做劇場的佈景工廠在看到設計圖時都會問這是懸吊景片還是台車景片?是固定不動還是換景時會要撤走?甚至劇場景片的做法與拍電視電影的做法也都不同,雖然都是以木頭為主,偶而用鐵材或是鋁材做結構,但考慮點完全不同,例如隔間牆片做了很少在拆,就算要拆也多是以破壞的方式處理,沒有人會拆完再重複使用,可是劇場景片是拆拆裝裝,每換一個場地就是ㄧ次裝拆,所以做法當然不同,而電視電影也沒有需要暗場十秒內就要消失或是出現,都是拍完一景換景班拆掉再搭下一景,或是因為特寫鏡頭帶得很近,所以細節會被放大需要做得很精細,而劇場的觀眾席與台上的景有一段距離,所以太小的細節根本看不到,曾有設計師在設計圖上沒注意的小點,被忠實的照比例放大到18X9的完整軟景上,成了令人無法不注意的一大點,有時指頭大的汙點到樂池就看不見了,更別提坐在觀眾席裡的觀眾,可是很多設計無法參透這點,總是跑到台上站在景旁邊邊看邊要求觀眾看不到的細節。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中山堂懸吊系統圖

    裝台第二天下午,舞台大致裝完了燈光持續在調燈,我坐在懸吊區到3樓配重的樓梯上,正對著放在椅子上的電腦專心的寫部落格,背後傳來奇特的腳步聲,一隻雌性黑色年輕的小老鼠走來(圖上那隻),我狐疑的問:有什麼事嗎?她說她想去看懸吊系統,聊了之後才知道在學校時老師沒教懸吊,所以她有一點空檔趕緊想來瞭解一下,我心想懸吊重地豈容她隨意入侵,於是就帶著她講解懸吊系統,台中中山堂的懸吊系統是有其特殊性,印象中應該是全台灣唯一一個flyman直接面對舞台操作的劇場,甚至我也不記得在國外有看過是如此,所以通常我判定flyman專不專業,只要看他是背對舞台死命猛拉,還是轉過腰來看著台上側身拉,不用看桿子走的順不順就知道這個flyman夠不夠專業,專業的flyman會盯著台上看他拉的景確保不會打到人,可惜大部分的flyman都是屁股對著台上。

    看完懸吊操作區,我說應該等5點休息吃飯時開工作燈,到grid上看重鐵架上方及滑輪才算完整,於是休息時間時我就帶著她們往上走24高度的鐵樓梯到grid,這使我想起了幾年前與他們第一屆學長孫小毛的對話,當小毛大一時第一次到這裡,在台上裝台裝到一個段落時,小毛跑來找我說:建華建華,等一下我可不可以去配重?我看著他說:你同學在上面啊,很遠ㄟ,你又那麼胖,他想了三秒說:沒關係,因為你曾說我們學校沒有好的劇場,難得出來不仔細學認真看,回去又沒得看,下次來一樣不會,我不想以後到這裡還是不會配重。我聽了其實很感動但是裝酷的說:滾,別叫我扛你下來就好,他就高興的去爬樓梯往配重區,然後我就聽到哈士奇的喘氣聲從天而降,聽說他在耶魯上周結婚了,原來他是去修戀愛學分的。

     看完後回到地面照例又要小朋友把圖畫出來,因為只有自己想過、畫過印象才會深刻,否則看過了解了大概一星期就忘,出乎我意料的在收工前就畫出美美的圖,看到剛畢業的孩子有如此的學習心,又讓我對台灣劇場的未來寬心不少,也讓我想到職場上時段費從650~800的舞台組crew,有幾個這樣做過?又有幾個畫的出圖出來?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資深的crew停止學習勢必終將會被取代,不想自然被淘汰,就請拿出專業的態度表現繼續學習吧,青出於藍更勝於藍雖是必然的結果,但是試想沙灘上橫屍遍野的前浪喃喃自語的抱怨:為何沒有案子做?這畫面也是挺淒涼的,想要不太快被淘汰,就請拿出專業的態度讓他們學習吧,專業的技術能力只是基本,沒什麼困難學的,專業的態度表現才是長生不老的保命仙丹,你不想學習繼續進步,後人只會無情的超越你,他們仗著年輕、便宜、肯做事及強烈的學習心上場,你拿什麼應戰?棺材裡裝的不是老人而是死人,機會是永遠留給準備好的人,繼續叫不動在台邊睡吧,照樣胡鬧打屁、高談闊論影響演員,沙灘上位子挑好了沒?

 DSC00006.JPG

繪圖:Miso(魏琤郁)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高於規格不見得好

    有一年劇院年保養之後,手動吊桿忽然變成平衡點怪怪的,吊桿在愈靠近最上及最下時失衡現象特別嚴重,幾乎到了1:2重鐵平衡式系統失衡的程度,原本吊桿在愈靠近最上及最下時的失衡現象本來就是正常,任何重鐵平衡式系統都不可能全程平衡,因為鋼索本身的重量就不輕,當吊桿愈低時大部分的鋼索都在子滑輪之下,當吊桿愈高時大部分的鋼索都在母滑輪之下,所以在基本配重不變的情況下,本來就只有一個平衡點,簡單說重鐵架及重鐵配重的重量等於吊桿本身的重量,可是真的這麼做時就會發現與實際狀況會有出入,因為滑輪材質、角度所造成的摩擦力及鋼索粗細都會影響平衡,多長多粗的鋼索與滑輪重鐵架尺寸都有專業配套的公式計算,後來劇院的朋友才偷偷承認是年保養吊桿鋼索更換時,考慮到演出團體的懸吊物愈掛愈重,所以為了安全考量,新的鋼索換成比原來的粗1/16英吋(還是1/32?),後來再換回原設計尺寸後,問題就解決了。現在有些劇場改善工程後也有類似的問題,是否是相同原因就不知道了,反正高於規格驗收是沒問題的。

     1996年越界的天國出走,因為當時我在雲門上班,無法有太多的時間到佈景工場緊盯佈景的製作,正巧工廠又換了新的木工師父,當我到了工廠看到師父用裝潢標準ㄧ尺半下一個結構做成的懸吊景之後,我只能眼淚往肚裡吞,不是同樣的錢結構愈多愈好,地面景還好就只是搬運時多花一些力氣,可是懸吊景愈多不必要的結構代表要配愈多的重量,愈重的配重在裝拆台時的失衡愈危險,也有可能超過吊桿的最大承重,重鐵架加滿重鐵仍然失衡,所幸這樣的悲劇並沒有發生,但重鐵架也著實加滿了重鐵才平衡,也好在這個節目沒有要巡迴,否則到哪都會超重而無法懸吊,有時一些留學回來的老師也會全然拷貝美式作法,卻忽略了美國杉木與柳安的不同(原文書上只有美國杉木的尺寸與做法),往往過分粗壯與過高的安全係數所製作的結構,屢屢挑戰劇場的吊桿極限,甚至是用做平台的結構來做懸吊景,可是演員又沒有要在懸吊景上飛簷走壁(絕大部分都沒人會碰到景),真不知道理何在。

    我無意挑戰、質疑與得罪在教育劇場裡地位崇高的老師,只是職場裡愈來愈多的學生及年輕設計,都將高(重)的不合理的結構方式視為理所當然,我好奇的是現在五年級左右的留學教師沒有這樣的問題,可是再年輕一輩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連台尺英呎都分不清楚,柳安便品的尺寸是什麼,木材一材幾多錢也沒有概念,螺絲釘與結合螺絲的長度有何不同也不知,但是堅持美式規格的超高要求卻說的跟真的一樣,可真要他說出個道理又說不出來,我始終記得我英年早逝的舜晟學長,從耶魯回來後教給我的卻是這個環境裡最常使用的柳安,釘到釘子彎了還釘不進就是遇到紅柳安、鐵釘直釘還是斜釘好?夾板的紋路直的橫的哪個比較強?單位尺寸的換算、材料的認識…..,我想可能是他出國前就在台灣劇場「土法煉鋼打爛仗」,與everything by book的差易吧,我開始憂心十年後的劇場會是怎樣的情形,會不會平台每60公分就一個結構落地成了王道(因為書上說這樣才會如履平地)。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中山堂新的卸貨口 

    這可能是台中中山堂開館以來,繼懸吊區樓梯移位後最令人高興的改變了,記得約20年前的美國芭蕾舞劇「仙履奇緣」由於東西過大,無法使用貨運電梯,所以我們是使用整個樂池來升降運送道具,然後樂池就掛了,之後就只能使用卸貨電梯將地下室停車場的東西運到舞台上,而原本限重三噸的電梯也逐步變成限重一噸然後到現在的九百公斤,由於電梯速度慢載貨量又不大,所以通常在台中中山堂裝卸車平均都比別的地方要多花1~2個小時,現在在右側舞台原本樓梯與琴房之間,開一個卸貨口直接接到外面的地面停車場,不必經由貨運電梯就能直接裝卸車,不但快速省時也安全許多,三月表坊寶島一村來的時候還沒驗收,地面工程也還沒好,所以無緣使用,現在雖然也還沒驗收,但是館方開明的讓我們試用,真是令人開心不已,以後只要請停車場收費亭把遮雨棚收起來,17噸的大車就可直接從地面停車場駛入來裝卸車。

    除此之外,館方還貼心的在卸貨口的鐵捲門上留一個小門,方便我們平時可以快速的出去見見陽光透透氣,當然啦,癮君子也能很快的就到戶外的「祕密花園」,看著陽光綠樹吹著微風吞雲吐霧一番,以往因為要到戶外路途太過遙遠,如果沒有出去吃飯,通常是整天都在劇場內不見天日,常常ㄧ進台中中山堂就到晚上10點後才會步出劇場,想要再看到太陽已是隔天早上的事情,現在只要是休息時間就能很快的推開鐵門到戶外,連去超商都方便許多,館方一個小小貼心的改變,帶給我們卻是大大的方便,不只是在工作上的便利,就連好心情與工作情緒也提升許多。

 DSC00004.JPG

台中中山堂新增加的卸貨口                           萬書瑋拍攝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一個莫名其妙的新劇場

    我以為我已看夠了台灣莫名其妙的新劇場,下午去桃園看一個還沒驗收還沒對外開放的新劇場,雖然一樣是缺條胳臂少了左側舞台,但是舞台深度有約16,最後一桿到後舞台後牆有約11,電動燈桿及數目足夠的手動吊桿,看起來是還不錯的空間,不料長官開口說:目前手動吊桿無法配重所以無法使用,這使我非常懷疑為何不能配重,所以我提出要求希望能去看一下配重區的問題,於是我降下一根吊桿到地面,然後到樓上配重區去找重鐵架,沒想到到了配重區開了燈我完全傻眼,要在這個劇場當配重的工作人員,沒有經過嚴格的划龍舟奪標手的訓練是辦不到的,而且配重的人最好如劉備一般手長過膝,否則雙手伸出還碰不到重鐵架。

    配重區靠近懸吊操作繩索的配重工作區域,從水泥地面到天上的工字樑大概有110公分高,是的,只有110公分高,再加上鑽不過去的工作護欄大概有90公分高,意思是說還有不到20公分高的高度可以伸手出去配重,可是蹲在地上伸手出去連操作繩索都碰不到,因為第一條操作繩索離欄杆至少60公分以上,第二條操作繩索至少在100公分以上,而且當吊桿降到地面工作高度時,重鐵架在這層配重區的上面至少100公分以上,所以想正常配重有二個條件,ㄧ是將吊桿先努力升至離地約快3高,就可以找手長過膝的劉備以划龍舟奪標之姿再挺起上半身在基本配重上再加重鐵,每加一塊重鐵後,就要再將吊桿往上升(讓重鐵架往下降),因為配重作業空間只有20公分高,我有點生氣的說設計劇場的設計師不懂,難道都沒有找懂劇場的學者專家來幫助你們嗎?長官說:有啊,我們有懂劇場的學者專家當我們的技術顧問,也提出了改善建議。

    專家的建議是在配重區外側,往下降ㄧ、二階高度搭配重走道,我聽了更生氣,但是長官不懂,所以我耐著性子解釋:我在配重層高度就已經墊腳都加不到重鐵了,再往下降是要我在這寬度不到60公分的外加工作走道上自己再加椅子,然後站在椅子上面加配重嗎?降ㄧ階高度加兩層椅子,降二階高度疊三層椅子,不是所有劇場的配重區高度不對,就學北藝大的配重區往下降外加配重走道就可解決問題,專家或是設計師到底有沒有像我一樣,將吊桿降到最低的工作高度,然後走到配重區現場來看過?如果他們有上來看過就不會給這樣的改善建議,方法是沒錯但不是在這一層,要將整個配重區改到再上一層,然後在樓上那層外掛降低的工作走道,我實在不懂為何這些設計師、專家及學者,要ㄧ再抄襲複製這些有問題的部分呢?是這樣才有作不完的改善工程及出席費可領嗎?在把別的劇場原封不動的塞進新的房子裡時,有沒有實際去看這個被拿來當複製對象的劇場是不是有問題,感覺就只是在圖紙上換個名字,然後最低底價標,台灣一個一個奇怪新劇場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然後蓋了一堆豪華蚊子館,沒人沒錢管理,再OT出去,ㄧ年要2、3千萬的回饋金,結果當然不是標不出去流標,或是根本沒人要來標,反正劇場不夠到處都蓋出來了,能不能用有沒有人管那不是蓋劇場的問題,是要用的人要面對的問題。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表演廳遍地開花,那人才呢?2

    1995年雲門到LA附近的cerritos藝術中心演出「九歌」,演出前消防人員來做消防檢查時,對於結尾前的800個「碗稞」油燈(燒精油的小蠟燭改裝)有意見,根據他們的消防法規明火上台需要有玻璃罩才行,否則就要刪戲或是停止演出,對我們而言錄影帶都有給邀請單位,如果有問題應該要事先告知,好讓我們在出門前就可以加工改造,到演出前一天才知道有這個問題根本來不及,更何況是在異地演出人生地不熟的,正當我們還在情緒反彈時,劇場的TD就到他們佈景工廠,找了個透明玻璃碗,將底座車出大約十元硬幣大小的圓洞,然後拿給我們看可不可以?超哥一看說可以請他做800個,我習慣性的先當場試驗,結果發現不到10秒火就熄了,因為只有一個洞所以空氣無法對流,蠟燭點著時熱空氣往上,碗內空氣燒完時火就熄了,我跑到垃圾桶翻午餐Chinese food的筷子,折了一小段墊在碗的邊緣底下,有了縫隙空氣可對流火就不會熄了,隔天館方不但交出800個挖洞透明玻璃碗,還有800個小鐵棒,二頭都磨的圓圓的像是藥的膠囊一般(不磨怕傷到人),因為木頭筷子仍有燃燒的「可能性」但鐵不會,這是1995年雲門到美國遇到的館方。

     2005幾米的音樂劇「地下鐵」到新加坡濱海劇院演出,演出前的dimmer check發現掛了一顆電腦燈(不亮),舞台地面上有月台平台,所以無法用調燈梯上台,燈桿下有3、4米高的斷橋台車再加上月台高度所以燈桿也只能降至離地約6米高,況且剩不到半小時觀眾要進場,根本來不及叫器材公司再送一顆電腦燈來換,雖然我們是外租團體而非他們劇院自製節目,但是館方對我們說他們正好自己有一模一樣的燈具,要不要先換上,又因為要演出了所以大多數裝台的燈光crew已經解call,所以館方不但先借燈還幫我們「順便」換上,當我們驚訝的表達感謝時,館方淡淡的表示,這沒什麼,演出品質比較重要,錢我們會直接跟器材公司談。而他們昂貴的minimic,收音麥克風頭的海綿罩洞很小,會被香菸呼出的菸油所堵塞,很難清理,所以他們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不是戴了minimic就不准抽菸,而是再發給演員一個小罩子,麻煩演員幫個忙抽菸時把它罩上,這是2005年的新加坡濱海劇院的館方。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先進國家的劇場管理者,是用這樣的專業態度來服務演出團體,可台灣的劇場多半只是口號叫的漫天響,「專業」的跟真的一樣,2008表坊的「如影隨行」大陸巡迴到了蘇科文,我們技排一整天館方就跟著我們戴了一天的intercom耳機,不像我們的國家劇院,耳機不是給人戴的,都是放在控台上再將音量開大,好像耳機會咬耳朵一樣,演出中會戴你就要偷笑了,彩排技排還哮想要館方戴intercom耳機?真的是不切實際想太多了,所以在國外很少會有miss cue,或是intercom裡找人都是第一時間就回答,可是我們的「國家」劇院呢?還是別想太多,想多了只有氣的晚上睡不著失眠罷了,連大陸都比不上,還跟誰比什麼?心態不改,變成超級宇宙世界無敵行政法人也沒用,制度再好,人的心態不對一切都是假的,蓋再多昂貴的劇場沒有對的管理者來管理,最後都只是豪華的蚊子館。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表演廳遍地開花,那人才呢?

    我心目中(很多人心中)全台灣最專業、服務品質最好的劇場是新舞台,我覺得他之所以能夠獨領風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管理者絕大多數都是出身於使用者,就像當初新加坡濱海劇場一樣,因為只有使用者才知道使用者的需求,沒有當過使用者的管理者是很難扮演好一個管理者的角色,所以新舞台的管理高層是鼓勵他們的員工休假時去接外面的演出節目去當使用者,我曾聽過未經證實的說法,是他們的高層說如果外面的演出都不需要你,那我要你做什麼?正因為他們都是管理者也是使用者,所以使用者想做什麼壞事,會遇到什麼困難,他們全都了然於胸,也能隨時掌握使用者工作的進度,當他們以使用者的身分到別的劇場工作時,更能比較各劇場的管理模式截長補短,同時到新舞台做演出的使用者,幾乎也都是他們休假時變身為使用者的工作夥伴,所以到新舞台演出就像到朋友家做客,誰敢造次亂搞。

    雖然我不是個資質很好的人,但我比大多數的crew要幸運許多,待過團體在雲門紮根做舞台組組長,待過佈景工廠在希爾特當舞台技術指導,待過劇場在兩廳院擔任統籌舞監,不同的歷練讓我有不同的成長,使我在當使用者的時候更能將心比心,用多重身分經驗來看事情,我在劇場待了超過20年以上的時間(從文化影劇開始),幾乎沒有超過二個月沒進劇場,連當兵休假都在劇場,出國遊學放假也都泡在紐約百老匯裡,才覺得自己慢慢懂得這個行業的ㄧ些事情,也體認到自己不懂及要學習的事情還有好多,尤其是二個星期前才跟創作超過一甲子(60年)的劉鳳學老師在苗栗工作演出,去年新古典舞團在清大的演後座談,聽劉老師說他是50幾歲時創作及學習有感不足,毅然決然放下一切到英國重拾學生身分念博士,讓我感觸良多,再看看景翔的王叔(王班長)在2005年表坊如夢之夢裝台時,高齡70好幾的班長還來裝台,在劇場這個環境裡,似乎使用者都需要許多時間慢慢成長。

    看到新聞標題「表演廳遍地開花」我直覺想到那管理的人才呢?怎麼感覺好像花了錢蓋了幾個劇場這個「文化產業?」就會蓬勃發展?如果劇場管理者都可以馬上速成,那使用者為何都需要這麼久的時間才能成熟?十年才能成就一個TD,在技術、行政及藝術創作的領域裡幾乎很少看到速成的例子,難道管理者也可以像蓋劇場一樣用錢來速成?劇場蓋好了管理人才也就自然會都準備好嗎?一盤美食佳餚(藝術家的創作加上技術與行政的協助)要在高檔的餐廳(劇院)推出,想吸引顧客(觀眾)上門品嚐,結果廚房廚具雖有擺設位置不對,鍋子不是壞了或是鏟子不准使用,叫大廚如何大展身手?勉強菜做好了服務人員未經訓練,姿態禮儀不佳甚至連菜的內容味道都不了解,如何期待顧客能享用美味?再豪華美麗的餐廳無法吸引顧客上門,也只是奢侈的建築物,客人上餐廳是想享用美食,就像觀眾進劇場是想看好的演出,不是看房子,再好的房子沒有好的管理老鼠亂跑,誰會想再上門?餐廳擁有者不懂得提供大廚在對的環境安心工作,再高的誘因都留不住愛惜羽毛的名廚,沒了廚師與客戶,餐廳就是蚊子館。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