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於規格不見得好

    有一年劇院年保養之後,手動吊桿忽然變成平衡點怪怪的,吊桿在愈靠近最上及最下時失衡現象特別嚴重,幾乎到了1:2重鐵平衡式系統失衡的程度,原本吊桿在愈靠近最上及最下時的失衡現象本來就是正常,任何重鐵平衡式系統都不可能全程平衡,因為鋼索本身的重量就不輕,當吊桿愈低時大部分的鋼索都在子滑輪之下,當吊桿愈高時大部分的鋼索都在母滑輪之下,所以在基本配重不變的情況下,本來就只有一個平衡點,簡單說重鐵架及重鐵配重的重量等於吊桿本身的重量,可是真的這麼做時就會發現與實際狀況會有出入,因為滑輪材質、角度所造成的摩擦力及鋼索粗細都會影響平衡,多長多粗的鋼索與滑輪重鐵架尺寸都有專業配套的公式計算,後來劇院的朋友才偷偷承認是年保養吊桿鋼索更換時,考慮到演出團體的懸吊物愈掛愈重,所以為了安全考量,新的鋼索換成比原來的粗1/16英吋(還是1/32?),後來再換回原設計尺寸後,問題就解決了。現在有些劇場改善工程後也有類似的問題,是否是相同原因就不知道了,反正高於規格驗收是沒問題的。

     1996年越界的天國出走,因為當時我在雲門上班,無法有太多的時間到佈景工場緊盯佈景的製作,正巧工廠又換了新的木工師父,當我到了工廠看到師父用裝潢標準ㄧ尺半下一個結構做成的懸吊景之後,我只能眼淚往肚裡吞,不是同樣的錢結構愈多愈好,地面景還好就只是搬運時多花一些力氣,可是懸吊景愈多不必要的結構代表要配愈多的重量,愈重的配重在裝拆台時的失衡愈危險,也有可能超過吊桿的最大承重,重鐵架加滿重鐵仍然失衡,所幸這樣的悲劇並沒有發生,但重鐵架也著實加滿了重鐵才平衡,也好在這個節目沒有要巡迴,否則到哪都會超重而無法懸吊,有時一些留學回來的老師也會全然拷貝美式作法,卻忽略了美國杉木與柳安的不同(原文書上只有美國杉木的尺寸與做法),往往過分粗壯與過高的安全係數所製作的結構,屢屢挑戰劇場的吊桿極限,甚至是用做平台的結構來做懸吊景,可是演員又沒有要在懸吊景上飛簷走壁(絕大部分都沒人會碰到景),真不知道理何在。

    我無意挑戰、質疑與得罪在教育劇場裡地位崇高的老師,只是職場裡愈來愈多的學生及年輕設計,都將高(重)的不合理的結構方式視為理所當然,我好奇的是現在五年級左右的留學教師沒有這樣的問題,可是再年輕一輩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連台尺英呎都分不清楚,柳安便品的尺寸是什麼,木材一材幾多錢也沒有概念,螺絲釘與結合螺絲的長度有何不同也不知,但是堅持美式規格的超高要求卻說的跟真的一樣,可真要他說出個道理又說不出來,我始終記得我英年早逝的舜晟學長,從耶魯回來後教給我的卻是這個環境裡最常使用的柳安,釘到釘子彎了還釘不進就是遇到紅柳安、鐵釘直釘還是斜釘好?夾板的紋路直的橫的哪個比較強?單位尺寸的換算、材料的認識…..,我想可能是他出國前就在台灣劇場「土法煉鋼打爛仗」,與everything by book的差易吧,我開始憂心十年後的劇場會是怎樣的情形,會不會平台每60公分就一個結構落地成了王道(因為書上說這樣才會如履平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