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表演廳遍地開花,那人才呢?

    我心目中(很多人心中)全台灣最專業、服務品質最好的劇場是新舞台,我覺得他之所以能夠獨領風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管理者絕大多數都是出身於使用者,就像當初新加坡濱海劇場一樣,因為只有使用者才知道使用者的需求,沒有當過使用者的管理者是很難扮演好一個管理者的角色,所以新舞台的管理高層是鼓勵他們的員工休假時去接外面的演出節目去當使用者,我曾聽過未經證實的說法,是他們的高層說如果外面的演出都不需要你,那我要你做什麼?正因為他們都是管理者也是使用者,所以使用者想做什麼壞事,會遇到什麼困難,他們全都了然於胸,也能隨時掌握使用者工作的進度,當他們以使用者的身分到別的劇場工作時,更能比較各劇場的管理模式截長補短,同時到新舞台做演出的使用者,幾乎也都是他們休假時變身為使用者的工作夥伴,所以到新舞台演出就像到朋友家做客,誰敢造次亂搞。

    雖然我不是個資質很好的人,但我比大多數的crew要幸運許多,待過團體在雲門紮根做舞台組組長,待過佈景工廠在希爾特當舞台技術指導,待過劇場在兩廳院擔任統籌舞監,不同的歷練讓我有不同的成長,使我在當使用者的時候更能將心比心,用多重身分經驗來看事情,我在劇場待了超過20年以上的時間(從文化影劇開始),幾乎沒有超過二個月沒進劇場,連當兵休假都在劇場,出國遊學放假也都泡在紐約百老匯裡,才覺得自己慢慢懂得這個行業的ㄧ些事情,也體認到自己不懂及要學習的事情還有好多,尤其是二個星期前才跟創作超過一甲子(60年)的劉鳳學老師在苗栗工作演出,去年新古典舞團在清大的演後座談,聽劉老師說他是50幾歲時創作及學習有感不足,毅然決然放下一切到英國重拾學生身分念博士,讓我感觸良多,再看看景翔的王叔(王班長)在2005年表坊如夢之夢裝台時,高齡70好幾的班長還來裝台,在劇場這個環境裡,似乎使用者都需要許多時間慢慢成長。

    看到新聞標題「表演廳遍地開花」我直覺想到那管理的人才呢?怎麼感覺好像花了錢蓋了幾個劇場這個「文化產業?」就會蓬勃發展?如果劇場管理者都可以馬上速成,那使用者為何都需要這麼久的時間才能成熟?十年才能成就一個TD,在技術、行政及藝術創作的領域裡幾乎很少看到速成的例子,難道管理者也可以像蓋劇場一樣用錢來速成?劇場蓋好了管理人才也就自然會都準備好嗎?一盤美食佳餚(藝術家的創作加上技術與行政的協助)要在高檔的餐廳(劇院)推出,想吸引顧客(觀眾)上門品嚐,結果廚房廚具雖有擺設位置不對,鍋子不是壞了或是鏟子不准使用,叫大廚如何大展身手?勉強菜做好了服務人員未經訓練,姿態禮儀不佳甚至連菜的內容味道都不了解,如何期待顧客能享用美味?再豪華美麗的餐廳無法吸引顧客上門,也只是奢侈的建築物,客人上餐廳是想享用美食,就像觀眾進劇場是想看好的演出,不是看房子,再好的房子沒有好的管理老鼠亂跑,誰會想再上門?餐廳擁有者不懂得提供大廚在對的環境安心工作,再高的誘因都留不住愛惜羽毛的名廚,沒了廚師與客戶,餐廳就是蚊子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