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懸吊系統與場館營運之關係4

         電腦吊桿好還是手動吊桿好?三十年來我應該在國內外超過200個劇場演出過,對於這個問題我沒有答案,因為設備是死的人是活的,不同的人操作相同的設備會有不同的結果,2003年幾米音樂劇[地下鐵]澳門演出,電腦吊桿全掛不能用,好在澳門文化中心是一桿電腦吊桿配一桿手動吊桿交錯,我們可以改為全用手動吊桿不用取消演出,2005年當代傳奇[慾望城國]美國巡演,彩排時要降的布景沒降,他前一桿的沿幕降下來了,等到下一個cue那桿布景要升走時,他後一桿的翼幕飛掉了,演出前老美的TD自以為幽默的找我去看懸吊區放了一個收錢的帽子及一張紙,上面寫著會再看見沿幕飛進或翼幕跑走嗎?他們在打賭演出會不會又拉錯吊桿出包,我氣得拿給他一捲黑膠帶說,我知道我很不禮貌,但是請你把演出中不該升降的吊桿,用膠帶把煞車和操作繩纏起來以免拉錯吊桿,我必須對劇團及觀眾負責,我想如果你是我應該也會這麼做吧!老美沒吭聲照做了,表演工作坊[寶島一村]陸巡時,賴老師受不了大陸電腦吊桿速度太慢(館方安全理由極速只能到50%),直接指示只要飛掉的布景底緣過人高就亮燈,不用為了等吊桿完全飛掉破壞整個戲的節奏。

       不管哪一種懸吊系統,最重要的其實是使用的人,大陸劇場不乏國際大廠昂貴的進口設備,可多半僅僅限於買了昂貴設備卻忽略了人的教育訓練,有些劇場甚至只有某人在才有完整功能,換了人操作就只能把電腦吊桿當電動吊桿使用,十分可惜,而有些地方雖然是手動吊桿的懸吊系統,為了安全、責任、保障工作權或其他理由,一樣是由館方指定的人來操作,演出團隊不能自己操作,例如美國、香港文化中心、澳門文化中心.....,但不可諱言,全世界qualifyflyman或是operator愈來愈少是普遍的現象,如何透過教育訓練補充新血及在職訓練補充新知,是場館經營者無可避免的一門功課,應該保留部分預算做為教育訓練之用,不要買了設備就沒事了或是只靠廠商的教育訓練,那是不夠的,再好的車不會開也沒用,久了就成為廢鐵,如果演出團隊不熟悉設備而發生意外,館方一樣免不了要處理善後,與其事後補救不如事先教育防範。

        如果是電腦吊桿的劇場,走向證照制度是未來必走的方向,也才能幫助解決員額不足的問題,我記得1996年雲門去瑞典演出時,那劇場只看到一個 keyman,館方真的就一個管鑰匙的人,燈光、音響、舞台電腦吊桿全都是我們邀請單位找的技術團隊來操作,他們說大家都有證照慢慢地就不需要養這麼多館方了啊,很難想像要走到這一步需要多長的時間,但至少可以慢慢讓有證照的人成為館方的補充人力,而台灣目前只有一張TATT的燈光技術士的等同國家證照,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如果是手動吊桿的劇場,也不該只是讓演出團隊自己操作吊桿責任自負,除了保養維修之外,館方應該可以有教育訓練的積極作為,來降低意外發生的風險及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讓更多的新血有熟悉設備及操作的機會,才不會一直有不專業搞破壞的人來製造意外,設備壞了,使用單位要賠償不開心,接下來的使用單位沒設備可用也不高興,館方要臨時找廠商來修復,增加一堆工作也不樂意,還不如像台南文化中心與台南大學合作舉辦技術研習營,讓更多的人在劇場內實際學習操作設備的正確知識及技能,大家都學會後意外減少,館方也樂得輕鬆。

IMG_5901.PNG

南大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提供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81.懸吊系統與場館營運之關係3

         荷蘭只要是Schouwburg(文化中心)基本上舞台的吊桿數目、位置及桿距都相同,就是書同文車同軌的概念,因此[one night stay]的演出模式每天換城市巡迴演出很常見,因為只是換城市把景掛上不需要再做調整所以省時間我們當然羨慕但也不敢妄想有一天台灣也能如此,畢竟就是因為台灣各文化中心差異性太大,才能孕育出遇水搭橋克服萬難的技術人員的各種能力,就像知名作家陳玉慧說的:無風無浪的大海造就不出嫻熟技術的水手。各館設備差異可以用外租設備來解決,但空間不對就無解,我曾看過沒側台、吊桿飛不掉的多功能劇場規畫案,對我來說這空間就只能做音樂廳,卻偏偏要冠上什麼都不能的多功能劇場(還以舞蹈、戲劇及音樂節目為主呢),以大陸的保利院線為例,各地保利劇場雖由不同國家廠商得標建造,但舞台及側台後台的空間需求,聽說都由保利的總工程師事先設定好,能大不能小,因此在保利巡演幾乎不會遇到空間不足的問題。

        如果沒有側台空間,寧可做成音樂廳,如果側台空間不夠大,可以考慮用12(吊桿掛10公斤重量配20公斤的重鐵)的重鐵平衡式手動懸吊系統,將舞台面的側台空間讓給換景使用,如果側台空間足夠,可以考慮用11(吊桿掛10公斤重量配10公斤的重鐵)的重鐵平衡式手動懸吊系統,當然也可以考慮12的系統,如果預算充足又有足夠的人員編制,自然又多了電腦吊桿的選項,不要把空間都給觀眾席,國家戲劇院的觀眾席數配上實驗劇場的舞台,再多的位子也沒用,因為沒有好的表演空間就不會有好的表演,沒有好的演出就不會有好的票房,國家戲劇院將近1500席,左右側舞台牆壁相距43公尺,北藝的大劇院1500席,左右側舞台牆壁相距66公尺,中劇院800席,左右側舞台牆壁相距45公尺,都比國家戲劇院來的大,好的空間配合好的設備才會有好的演出環境,高朋滿座比偌大的觀眾席空一堆位子要來的重要。

       重鐵平衡式的手動懸吊系統顧名思義就是用重鐵來平衡,一般來說一塊重鐵的重量以不超過30(0.454x30=13.62公斤)為較符合人體工學,比較不會對配重人員造成手腕的負擔,所以改建前的國家戲劇院大塊重鐵是12.8公斤,小塊重鐵是6.4公斤,沒人性的鉛王是18公斤,現在台灣的文化中心多半為10公斤及20公斤,雖然方便計算但是一場演出有時候要改變數百塊的重鐵,久了都會造成職業傷害,一個外加燈桿可能就要加到200多公斤,這是為什麼很多文化中心的固定燈桿紛紛改成電動吊桿的原因,而不管是11或是12的懸吊系統都不會全段平衡,因為舞台上的吊桿是由數條(5-8)鋼索綁著鐵管所組成,鐵管不會改變重量,但鋼索會隨著吊桿高度而改變,吊桿愈低台上鋼索愈長就愈重,操作區的重鐵架上配了平衡的重鐵不會隨著吊桿高度而改變,因此以前配重是在吊桿行進揚程中段的甜蜜點平衡,愈靠近吊桿最高及最低的兩端位置愈失衡,但是自從台南文化中心開始在重鐵架下方裝設配重鍊條後,重鐵架愈高(吊桿愈低)底下帶著的鍊條愈長,剛好抵銷舞台區增加的鋼索重量,因此幾乎可以全段平衡,隨著嘉義民雄、台灣戲曲中心等愈來愈多的劇場升級改善或興建時採用這套系統,愈來愈多的手動懸吊系統的劇場連女生都拉的動吊桿。

IMAG2937.jpg

黑色布管內為配重平衡鍊條,隨著重鐵架升愈高鍊條愈長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80.懸吊系統與場館營運之關係2
         由於電腦吊桿的發展是源自於手動吊桿的懸吊系統,例如雲門的懸吊系統是荷蘭的trekwerk廠牌,trek是荷蘭語拉繩子的意思,werk是荷蘭語工作的意思,因此trekwerk就是拉繩子的工作,所以電腦吊桿的控制室位置也像手動吊桿般在舞台面的側台(重鐵平衡式1:1懸吊系統)或是3樓gallery/工作廊道(重鐵平衡式1:2懸吊系統),在側台的部分,大陸的劇場多半在側舞台的下舞台有一個二層樓的房間,主要原因有二:1.大陸標準品字型劇場(左右側台及後舞台與主舞台同樣面積)左右側台牆壁動輒相距6、70米(國家戲劇院為43米),吊桿室若是讓出側台空間在側台最外側會離舞台太遠,因此吊桿室多在側台的下舞台,在二樓是為了避免被側台的景擋住視線;或是位在3樓gallery/工作廊道如重鐵平衡式1:2懸吊系統的操作區域,但老實說這兩個位置都無法清楚的看到台上,而歐洲多半是直接在側舞台有一個移動式控台,裝拆台在台上吊桿邊緣外側操作方便照顧安全,演出時移到側台牆壁邊讓出側台換景空間。
       走cue時吊桿控制員需注意控台上的頁面資訊,就算有紅外線攝影機輔助台上畫面,也往往無暇他顧,因此電腦吊桿雖然一個操作員一個人就可以操控所有吊桿升降,最新的奧地利waagner biro CAT V5控台一次可以控制2000個被驅動元件(吊桿、升降台、轉台...)、一個cue最多可以有200個被驅動元件同時動作、每秒最快10米的速度,功能之強大已經遠遠超過劇場的使用需求,但是操做的還是人,一雙眼睛如何操作控台同時照顧台上表演者的安全?台上發生意外往往不是懸吊設備或是操作員的問題,而是演出的主體-表演者,是人就會有人為疏失,電腦吊桿可以走100次都絲毫不差,但在吊桿下方的表演者卻可能是狀況連連每次都不同,因此在左右側台需要有人拿著對講機確認吊桿升降與表演者的安全問題,再加上演出中懸吊設備出了問題還要有人可以緊急搶修,因此全電腦吊桿的劇場舞台組一個班最好是4人值班,最少最少要2人值班(若在側台操作,操作員顧舞台一邊安全,另一人顧另外一邊舞台安全及緊急搶修故障排),因此技術人員編制不夠的館方就算是有預算可以升級為電腦吊桿也不適合,況且手動吊桿的懸吊系統在台灣的習慣是操作及責任都在演出團隊,一旦改為電腦吊桿,裝拆台演出的操作及責任可都在館方身上。
         對於電腦吊桿的安全規範,目前是歐盟的安全規範SIL3為最高:SIL 3安全標準的實施,要求確保即使任何組件出現一個單獨的錯誤時,安全功能仍能正常運行的雙通道安全設計 、在超過1000年的操作中僅1次失誤的概率、捲揚機需具備雙煞車、防鬆繩、防繞繩、負載感知(loadcell)等功能,對於想要從手動吊桿改為電腦吊桿的場館,亦需檢討頂棚結構及電力是否足夠,也要注意餘量的要求(1.25的負載安全系數,例如1桿最高承載500公斤,實際要有500x1.25=625公斤)。
廣州大劇院.JPG 
廣州大劇院(左右側台牆壁相距約80米)
北京國家大劇院舞監桌及懸吊控制室.jpg 
北京國家大劇院位於側台下舞台的舞監桌及懸吊控制室
 荷蘭阿姆斯特丹.jpg
荷蘭阿姆斯特丹文化中心在台邊的吊桿移動式控台
 新加坡國家劇院濱海劇場.JPG
新加坡國家劇院濱海劇場的懸吊操作區位於4樓gallery,有許多副控台可換位直視吊桿操作,台上108桿有63個訊號連接埠可以架設附控台,可事先在特別危險的cue的吊桿處設附控台,到該附控台看著舞台走cue,兼具手動桿顧表演者安全的優點,是我最喜歡的方式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79.懸吊系統與場館營運之關係1

         懸吊系統種類可分為兩大類:馬達驅動式懸吊系統 (Motorized Rigging)及手動懸吊系統馬達驅動式懸吊系統又分為1.電動吊桿(定速馬達) :最常見的如電動燈桿或是音響反射板2. 電腦吊桿(變速馬達) :可電腦編程。手動懸吊系統種類分為滑輪組懸吊系統 (Block-and-tackle Rigging)、繩索懸吊系統 (Hemp Rigging)及重鐵平衡式懸吊系統(Counterweight Rigging),現在一般場館都是重鐵平衡式懸吊系統,又分為1112兩種,簡單說就是定速的電動吊桿、可變速電腦編程(cue)的電腦吊桿及人拉操作繩的手動吊桿三種,當場館在規畫懸吊系統要用哪一種為主時,可依據自己的需求考量選擇最適合的懸吊系統,傳統上台灣大部分的文化中心多半是手動吊桿搭配電動燈桿,這幾年開始陸陸續續出現全電腦吊桿的新場館,並不是一定適合所有想升級改建的場館,如果預算不足或是技術人員編制不夠,建議還是不要想太多。

        1987年開幕的國家戲劇院 ,是全台第一個擁有電腦吊桿的劇場,也是全台第一個同時擁有電腦、電動及手動吊桿的劇場 ,當時是由德荷小組規劃設計,包含30桿電腦吊桿,20桿手動吊桿及3桿電動燈桿(台上51桿,左右舞台縱向2),之後在2017年改建為全電腦吊桿。2012年新舞台改建,將手動吊桿改成電腦吊桿,成為全台第一個全電腦吊桿劇場,使用奧地利waagner biro系統 ,開啟了台灣全電腦吊桿劇場的風潮,2015年雲門舞集淡水劇場,荷蘭trekwerk系統(全電腦吊桿)2016年臺灣戲曲中心,美國JRC系統(手動/電腦吊桿)2016台中歌劇院,台大風/奧地利waagner biro系統(手動/電腦吊桿)2017年國家戲劇院改建,德國SBS系統(全電腦吊桿)2018年高雄衛武營,奧地利waagner biro系統(全電腦吊桿)2019年台南台江文化中心,奧地利waagner biro系統(全電腦吊桿),以及預定2022年開幕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美國JRC系統(全電腦吊桿)

        歐洲自1976英國奧利佛劇院出現第一個自動控制的旋轉舞台,自動控制就開始逐漸運用在劇場其他部分,例如升降舞台、飛人系統、懸吊系統(電腦吊桿) 等,由於職業傷害造成愈來愈高的醫療資源及保險支出,再加上愈來愈難找到年輕人進劇場擔任吊桿操作及配重的工作,但是產業要繼續發展下去,因此愈來愈多的劇場使用電腦吊桿來取代手動吊桿,荷蘭先是規定一根吊桿外加配重不得超過100公斤,然後又變成不得超過75公斤, 到了2007年甚至立法明定禁止使用人力配重的懸吊系統,使得電腦吊桿懸吊系統的成熟發展與設備廠商林立,也是造成歐洲大部分劇場皆為電腦吊桿的原因之一,而大陸1985年北京保利開幕,是電腦吊桿及手動吊桿兼具的劇場,現在大陸大部分劇場皆為電腦吊桿,電腦吊桿有許多優點,例如減少演出人力及人為疏失,健康與安全的改善等等,但也有費用高、裝拆台演出操作及責任全在館方、不容易顧及表演者安全等的缺點,2013TATT出版的翻譯書:表演娛樂產業的自動控制(Automation in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由王孟超翻譯,這本書內有十分詳細的介紹。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78.電腦吊桿

         最近幾年,台灣出現越來越多的劇場採用電腦吊桿,這是世界的趨勢與潮流,歐洲國家由於越來越難找到年輕人加入技術劇場擔任flyman的工作,因此早在340年以前就開始發展以電腦吊桿來取代手動吊桿,雖然美國劇場至今仍是手動吊桿的劇場為最大宗(因為工會的勢力龐大與保障會員工作權的考量),但電腦吊桿的劇場也在逐漸增加當中。台灣第一個出現電腦吊桿的劇場是1987年開幕的國家戲劇院,至今也超過30年的歷史,但當時國家戲劇院的設計是電腦桿、電動桿及手動吊桿交錯分布,因此有不同需求的人可以各取所需,之後有越來越多的電腦吊桿的劇場出現,例如改建後的新舞台、新成立的淡水雲門舞集劇場、台中歌劇院、衛武營、本月即將開幕的台南台江文化中心,未來還有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及其他在前瞻計劃中打算升級改建的各個文化中心,與其說是令人開心,其實更多的是令人擔心,我總在會議中質疑與提醒想要升級為電腦吊桿的劇場是否有足夠的技術人員配置,如果只是設備升級為前瞻,而沒有增加技術人員的編制,災難必然發生,原本手動吊桿,操作與責任全在使用單位的演出團體,升級為電腦吊桿之後,操作及責任全在館方,電腦吊桿不是萬靈丹,有了新的玩具,管理者與使用者都需要適應,如果沒有足夠的教育訓練與配套機制,災難必然發生。
         無論科技如何進步,劇場的本質仍然是人的演出,有人就會有人為疏失,這些年在世界上電腦吊桿致人於死的新聞仍偶爾出現,有許多時候不是操作者的失誤,而是表演者自己的疏失,就像在路上開車技術再好遇到三寶一樣會發生事故,電腦吊桿的功能強大及速度快速,已經完全超過人的反應,但是表演的人無法如此快速的跟上電腦吊桿日新月異先進的功能,就像有的舞台設計喜歡把景做得非常宏偉巨大,但人一到了佈景前面就成了哈比人,無論是佈景或是電腦吊桿,都是為了襯托表演的人,表演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觀眾進劇場看的是人的演出,不是看宏偉的佈景或是功能強大的電腦吊桿。

          在荷蘭,很多文化中心的技術人員編制為2122人,舞監、燈光、音響、舞台、技術統籌及行政,在預算的考量下養不起足夠的技術人員,但是要能符合每天及每週最高工時的相關法令規定,只能讓技術人員一人多工(有第二專長),舉例來說,每一個時間(每天雙班制)都有燈光音響舞台舞監四人,但每組都只有一個人做不了事,於是大家都要一起參與別組的工作,例如大家一起卸車、一起掛燈、一起架設音響,不同的工作由該專職的人員指揮其他同仁一起完成工作,裝拆台期間每個人都會操作電腦吊桿控制台,但到了編程fly cue、彩排及演出,就只有擁有執照的專業fly man 可以來操控控台,其他人就算會編程也不可以執行其工作,因為有責任問題,也不只是會不會的問題,還有風險評估的問題,取例來說,如果有吊人的演出,他們的電腦吊桿是不允許吊人使用,需使用吊人專用的吊點馬達,但一樣進吊桿控制台編程操作,除了之前的風險評估評分之外,充足的排練與調整,就算通過完成所有的程序,只要當天flyman評估表演者的心態或狀況上不適合表演,就有權利不執行他的工作,既便是導演、演出劇團或是自己的長官,都無法要求或是改變他的決定,因為出了意外上法院要負起責任的是flyman,當然逼迫他不遵從自己的專業判斷的人也會有責任,但是flyman不能用其他人的要求當作理由來脫罪,因此編程、彩排及演出只能由擁有專業懸吊執照的Flyman來執行控台操控的動作,其他人無權代勞。演出團體也明白不是導演說了就算,太天馬行空的想法是有可能遭到拒絕,相對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在技術排練來解除flyman的疑慮,以及通過風險評估,只要風險評估不通過,任何理由或是誰來說都是沒有用的。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77.劇場觀眾席怎麼設計才合理

         劇場觀眾席的學問很大,不管是聲學的考量或是視覺的考量(最遠不宜超過30公尺),每一個觀眾都是花錢買票進場,所以不能犧牲任何一個觀眾的權益,否則就要面臨客訴或退票,因此是有諸多考量必須兼顧。我常常在會議中看到劇場新興場館或改建案的資料時感到不解,總會有建築師都不懂劇場是什麼的感覺,對劇場的人來說有許多是「常識」而不是「專業知識」的問題,但彷彿建築師都不清楚,總是提出令人不解的規劃設計,先不考量聲學的問題,因為都可以用音響設備來改善解決,但如果空間錯了就是完全沒救,所以我們先聚焦在「階差(前後排高度差距)」的問題要設計劇場觀眾席需注意哪些事項:
        1.什麼是劇場?劇場是欣賞演出的地方,讓觀眾看到舞台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不要逼觀眾欣賞前一排觀眾的後腦勺,很多劇場觀眾席的設計前後排都沒有錯位。
        2.什麼是演出?劇場演出有戲劇、歌劇、舞蹈,尤其是現代舞,一堆地板動作,不是歌唱比賽站在舞台中心完全不動,最常看到設計圖的視線檢查就是在舞台中央放一個人,好像全場觀眾可以看到這個人的上半身就代表設計上沒問題,劇場演出是整個舞台都有可能用的到,甚至為了畫面不擋到後面的表演者,導演通常會安排越靠近觀眾席的表演者越低,或坐或躺或地板動作。
        3.觀眾席階差多高才合理?畫個剖面圖視線檢查就一目了然,但往往看到都是錯誤的視線檢查圖(圖一)。
        4. 2013年表演工作坊的如夢之夢演出,因為要自己設計自搭觀眾席,賴老師要求舞台設計要3D建模,每個位子一點選就可以檢視該座位視線受阻的情況有多嚴重(前面觀眾的頭遮住多少部分的舞台),做個演出劇場的舞台設計都可以做出來,蓋個劇場建築師有什麼理由做不出來?也從沒看過業主要求過建築師,現在很多的電腦繪圖軟體都可以做得到。
         5.不要拿電影院的觀眾席套到劇場內,電影院的螢幕是離地的,所以觀眾席階差不必很高。
         6.鏡框式舞台由於舞台有加高( 80-100公分都合理),人坐在椅子上眼睛位置大約離地110公分,因此第一排觀眾仍可看到地面,後面觀眾席坡度可以稍緩,不必像黑盒子實驗劇場那麼陡。
         7.前後排座椅最好是錯開(錯位賺一倍階差高度),可以從前排左右兩邊觀眾的肩膀看舞台,視線好很多。
         8.不要在黑盒子實驗劇場的舞台上再設計一個加高舞台來解決視線問題了,加高舞台怎麼換景?從側台台下搬上舞台?暗場演員一進翼幕就摔下台?調燈梯(約460公斤重)怎麼搬上加高舞台調燈?又不是戶外演出不得已。
         9.黑盒子劇場階差不要低於30公分,而且一定要前後排錯位。
        10.視線檢查圖不要再只是畫舞台中心一個人,不是歌唱比賽,劇場的表演者是會移動的,請每2米畫一個人檢查在不同位置可以被看到的部位。
        11.前後排錯位要怎麼畫剖面視線檢視圖?很簡單,從眼睛經由前一排人的肩膀或前前一排的人的頭頂往舞台上拉線。
        12.請「業主」不要只是一味地追求觀眾席數目越多越好,不要再讓蓋出來不能用拆掉重做觀眾席的事情一再發生,只要看到設計圖沒有前後排錯位、階差不夠,就請建築師交出如範例的視線檢查圖(圖二)。

投影片1.JPG

一般建築師會給的[歌唱比賽]視線檢視圖(圖一)

投影片2.JPG

 

劇場的視線檢視圖(圖二)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476.兩岸劇場的差異

        早期大陸很多團體沒有專業到進場裝台前會先做足功課,先用autocad套圖決定桿號、檢查巡演場地與首演場地的各種差異,這當然跟很多場館自己都提供不了專業資料也有關,通常演出團體也不會事先場勘,總是裝台時到現場看了才決定,與其羨慕他們這樣都能演出,我更感謝台灣標榜多功能劇院帶給我的成長訓練,每個場地都有他必須絞盡腦汁想法子克服的難關,如果事先不做好功課帶足了外加設備,到現場就死定了,而現在大陸新的劇場,似乎也讓大陸團體不太需要做了功課才能來,因為空間都足夠,不管是舞台上或側後台都大過你所需求,吊桿數也遠多於你所要使用的,各種專業設備及劇場設計幾乎讓你只要帶自己的東西就好,無需針對不同劇場帶不同設備外加,而台灣新的劇場似乎依舊延續台灣劇場特色,繼續幫助台灣的黑衣人動腦成長。

         除了硬體之外,在軟體的劇場管理者上現在也有明顯的差異,在2008京奧之前,大陸的館方大爺和台灣早期的文化中心大哥基本上是差不多的,說是不配合處處刁難也是貼切的形容,管你是誰反正我最大,到我這一切看我心情照我規定辦事,別說服務的觀念,能讓你委屈的做你都該感恩了,可是北京奧運之後,雖然劇場管理者沒有立即大幅換血,但至少比較找得到人配合度也愈來愈高,而保利院線的管理模式已經讓台灣的專業團體感到十分滿意,也接收到館方在專業及管理之外還有「服務」態度的訊息,猶如在地獄中找到天堂,但不料急起直追的中演院線更令人驚艷,比起保利更加彈性與人性,更強調服務與友善,似乎在台灣奢望期盼而未能成真的館方在大陸橫空出世,年輕的館方有著正確的教育訓練後所展現出的自在,甚至到了有些許信仰的地步,傳統被動的被灌輸「這活就得這麼幹,就是要配合要服務,做不來趕緊走,後面排隊等著的人多的是」,這樣的觀念已內化成主動、認同與發自內心,站的像人形立牌的保全與邊哼著歌在廁所搞衛生的清潔阿姨也都是如此。

         而台灣在採購法、各種評議、預算、民代、媒體........各種的限制及掣肘之下,專業空間一再被擠壓與外力干擾,用香蕉找猴子、一人當數人用只要求數字績效卻不給足夠的人及錢,短視而不投資已經不太有讓專業人做專業事的空間了,現今的大陸是進化到如海底撈或台灣的長榮桂冠式的服務,說的是企業認同、真心的熱愛自己的工作,以自己是團隊中的一員為榮,提供的是關注不打擾的優質服務,而將來的台灣,恐怕也僅僅能維持著鸚鵡學語似的形式上不斷重複的「歡迎光臨」,只剩口號的服務而無法有實質的內容,面對兩岸大環境的變遷是令人憂心的事情,真不希望有一天要到大陸來學習劇場管理,雖然現在實質上已經是了,真不希望以後要到大陸來看台灣好的劇場演出,台灣出走與市場重心轉移的團體有增加的趨勢,真不希望以後要到大陸來找專業的劇場黑衣人,真希望在台灣設計劇場的設計能來大陸看看什麼是現代專業劇場,真希望台灣的「領導」能來大陸親眼看看什麼是現代專業劇場,大陸劇場各領導來台灣學習交流也不過是幾年前的事,大陸持續的複製學習與改進,台灣不停的內耗空轉與自綁手腳,說真的,看著大陸的背影愈來愈小,真是令人不甘心。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475.大陸中演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

        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是在2015年開幕的年輕劇院,有一個音樂廳一個戲劇廳,戲劇廳是標準諾大的左右側台及後台,德國SBS的吊桿控台,最快速度每秒1米,允許到達80%的上限,從上海文化廣場、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到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可以歸納出中演與保利的不同,簡單說保利除了專業之外,更著重的是管理及安全,其次才是服務,例如保利院線的吊桿速度一般只允許到50%,而中演的這幾個新劇場,除了專業之外,更著重的是服務及安全,其次才是管理,同樣的控台,中演的會開放到80%甚至100%,更加符合演出需求也顯得保利的僵化,在後台的管理上中演也比保利更人性及彈性,更著重營造「友善空間」的環境,在保利帶個吃的進後台可能在門口就被保安擋下,更別說是在化妝室吃東西,在中演就有彈性許多,這不是只有嚴格遵守管理規定的考量,而有著務實與人性的彈性做法,幾乎已經與台灣無異。

        劇場空間與設備上也綽綽有餘,超過20米深的舞台,59根的吊桿,後舞台也有燈桿及吊桿可升降,側台有天車可使用,卸貨碼頭可以二台卡車同時裝卸貨, 不管是從資料上或是現場看一眼就能安心的專業劇場,年輕的館方技術人員觀念及態度正確,配合度高也尊重專業,舞台旁永遠讓人能找到拿著對講機的技術人員,後台隨時可以看到在門口站的像是人型立牌的保安,以及坐著待命的清潔人員,不干擾也不會讓你找不到人,有問題隨時就能得到幫助,真的有待客為尊的感覺,從保安與清潔人員身上,看到更多是熱愛這份工作,有著企業認同的表現,是真的有服務的觀念與友善的對待,在劇場裡,演出團體最常遇到的館方就是技術人員、保安及清潔人員,能夠做到明明隨時都看的到或知道他們在哪,卻又時常忘記他們的存在,說明了演出團體完全不被干擾,也說明了管理者的教育訓練的成功。

         劇場設備之外,也有一些貼心的器材,例如側舞台的布幕推車方便幕的存放,油壓拖板車方便裝卸貨,卸貨碼頭架設可照射進車內的工作燈,或是靈巧方便移動的道具桌,一個人就可以輕易移動架設,也有貼心的空間小設計,例如在鏡框兩側前往前台的通道旁增設搶裝間,在右側舞台有個館方技術人員透明房間,讓你一定找的到拿對講機的館方,當然也一定還有進步的空間,例如應該要有運景台車、觀眾席外加控台桌等,但至少沒有設計的令人覺得奇怪與不解的地方,總體而言,這是個能安心演出的專業劇場,加上有服務觀念的友善空間,如果大陸的新劇場都是如此,在大陸巡演是比在台灣巡演要來的容易與舒服許多,也難怪愈來愈多台灣團隊到大陸巡演,因為有好的劇場與服務,只要你有本事戲又夠好,市場大到可以讓你演不完,光是保利院線一簽約一齣戲就可以到巡演到100場以上,再加上中演院線如今迎頭趕上,與保利之間的院線品牌競爭,隨便在哪個院線,等到知名度打開,怕是愈來愈多團體會沒時間回去台灣了。

 

IMG_2492.JPG

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大門

IMG_2466.JPG

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的外型

 

IMG_2427.JPG

足夠演出所需的空間

IMG_2479.JPG

方便移動的道具桌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74.兩岸劇場管理的差異

        兩岸劇場在管理上有著極大的差異,一般說來,台灣劇場由於編制人員不足,因此多半是兩大類型,一種是因為人不夠因此不太管,反正管不勝管不如讓你找不到也就不用管而樂的輕鬆,第二種是因為人不夠因此用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規定來限制你,反正這不行那不准,因此可以很多事不用管,讓你感覺真不知道演出團隊到劇場的目的是為了來演出還是來讓人管的,館方不在意你能不能演出只在乎你有沒有遵守他的規定,我曾在台北一個場地於技術協調會議中,聽訓館方所宣達的場地規定幾乎接近1小時,這二種基本上與現代劇場館方被期望的「專業」及「服務」形象完全沾不上邊,我們曾經有過專業及有服務態度的新舞臺,但卻是民營及「曾經」,兩廳院這些年努力改善服務內容,但因為人力被迫精簡到現在連要符合勞基法的合法排班都有困難,縱使有心也無足夠的人能執行達到所謂的專業服務內容。

        大陸劇場的兩大龍頭保利院線及中演集團,一般印象是保利更為專業,因為保利取得ISO9001的認證,是同一套的管理模式管理所有轄下的保利劇院,不管在哪個保利都一樣,化妝室內不能用餐、觀眾席座椅非演出任何人不能去坐........,雖有些管理過嚴但不至於沒道理,你問他至少人家說的出他的道理,不像台灣許多場館說不出來,只會告訴你這是規定,可保利除了管理是有服務的觀念及實際做為,當然館方值班人數要比台灣多上許多,因此雖然館方的質不夠頂尖,但仍然能讓人感受到「專業」及「服務」,而以往中演給人感覺是現有劇場的加盟,還行的劇場就那三個其它的軟硬體都參差不齊,但愈來愈多的新興劇場加入中演,甚至在管理模式上相較於保利更為有彈性,也更從人性出發而非從管理考量,因此一樣讓人感受到「專業」及「服務」,甚至比保利多了「友善空間」的感覺,當然啦,館方值班人數也是比台灣多上許多,中演不像保利管的這麼多,也不至於像台灣沒人管的感覺,可惜的是人的資質不夠頂尖,但是標榜的「服務」可不像台灣劇場只限於文字或是淪為「口號」,是可以讓使用者感受的到的實際作為。

        台灣新的劇場開始網羅使用者身分的專業人士進入場館,雖然人是對的但一樣是過少的編制及過低的預算,讓你有心卻無力想做也無法做好,也許可以達到「專業」但要想提供「服務」卻很難,對岸的硬體愈蓋愈好,軟體的人雖然目前還不夠好,但是編制人數夠態度對,差的只是能力不足,慢慢累積經驗就會愈來愈好,而台灣新場館雖然人是對的但是編制人數不足,隨著時間人只會愈來愈老不會愈來愈好,兩岸劇場管理的差異趨勢是顯而易見的,一邊是能力不夠多些人來達到「服務的要求」,一邊是人不夠期待一個人當兩人用來滿足演出團隊的需求,一邊是不斷向上一邊逐漸退守撐著(雖然還未真正開幕開始),對岸是把文化當成國家重大政策來發展,我們是處處擔憂預算編列「合理」就會被民代質疑,或是一定要被砍到左支右絀無法把事做好才行,而這些被台灣公部門嫌貴的許多黑衣人已投入對岸的懷抱,因為台灣公部門的劇場技術人員薪資預算是低於市價行情,而大陸商業場是以台灣薪資市價數倍的銀彈進行挖角,因此黑衣人出走潮持續進行當中,大陸有政策有預算但專業人士不足,台灣有專業人士但政府無遠景也沒錢讓你可以找專業人做專業事,兩岸差距的彼長我消已是不可逆之勢。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73.大陸中演-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中劇場

        位在北京天壇旁的天橋藝術中心,是在2015年7月竣工11月開幕至今仍未滿周歲的新劇院,有著四個劇場(大劇場、中劇場、小劇場及多功能劇場)沒有太華麗奇特的外表,但卻有著合理實用的劇場設計內容,不像台灣幾個新得獎的劇場建築,得獎的是建築物卻有著許多令使用者不解的劇場設計概念,做為建築物外型也許很好,但絕對稱不上是很好的劇場,簡單說就是合不合理實不實用,對廚子而言,再富麗堂皇的餐廳,廚房的設計及空間規劃奇特不知如何使用、廚房設備器材不適用,如何能夠大顯身手炒出好菜?而大陸的新興劇場,簡單說就是根據劇場的需求來設計,這三十年來保利院線幾十個劇場雖然外型都不同,都由不同國家來設計及建造,但對於後台(舞台、側台等觀眾看不到的區域)的空間及設備卻是有一套專業的規範,因此讓使用者一看就覺得合理好用及專業,但台灣的新劇場只是讓使用者不解與搖頭,沒想到現在連中演的新劇場也讓人稱羨不已,海峽兩岸一邊蓋專業劇場一邊卻是蓋奇特建築,看在眼裡真令人五味雜陳。

         2016的3月幾米音樂劇向左走向右走來到了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的中劇場,雖然只是天橋的中劇場,但舞台深度超過20米,左側舞台到右側舞台超過40米,台上吊桿超過50桿,最快每秒可不打折到1.2米的速度,對於向左走向右走而言已是足足夠用,其實對台灣絕大部分的演出也都足夠(不使用後舞台當表演區),因為空間設備各方面幾乎已是我們國家劇院等級甚至更優,雖然有著卸貨口高度不夠及燈桿過巨等遺憾,但都是不難改善的小問題,只要在貨運電梯前搭個小延伸平台(和國家劇院一樣)、燈桿護欄切掉改小就好了,其他幾乎沒太大問題,而館方人員看得出來教育訓練及態度都沒問題,是真的把「服務」當回事而不是掛在嘴邊的口號,只是館方年輕經驗較少,需要節目慢慢累積,但至少館方有服務的態度及觀念也不會過分干涉或是不懂裝懂,真的是配合你的指令來工作,是個可以開心安心做演出的專業劇場。

        從天橋中劇場的側舞台鋪設黑膠地板可以看的出來大陸劇場的持續進步,二年前仍有許多大陸劇場,在卸車時會要求演出團體自備保護舞台地面的設備,不管是廢地毯、廢輸出帆布等,在卸車前必須將木質地面覆蓋保護,除了輪子之外其他物品不得直接接觸地面,但這些都會增加人員的危險及造成輪子難推,有的保利劇院會有之前團隊留下的輸出帆布免費提供,我還是第一次在大陸看到劇場本身在兩側側台直接膠合marley於地面,如此也不怕演出團隊裝卸車時傷了地板,再也不用緊盯、衝突與要求賠償刮痕,而且黑膠地板厚度約2mm既不怕刮也不會造成困擾,我是到裝台第二天才無意發現就可知多麼無感,對於後台化妝室飲食的管理也比保利更加人性、開放與更少干涉,感覺與在新舞臺後台無異,後台網路更是不用疑問的基本配備,演出時還有穿制服(非保安)的館方人員幫忙看管後台,避免閒雜人等進入後台干擾,對於裝台就在的技術人員與著裝的演員,也不會還要看證打擾,是個「友善空間」的劇場。

 

  IMG_2313.JPG

不算起眼的天橋藝術中心劇場外型

IMG_2307.JPG

          前台大廳裡代表傳統的老建築

   IMG_2201.JPG

中劇場觀眾席                                            

IMG_2253.JPG

中劇場舞台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