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技術/反對國家劇院廢除手動吊桿的十二個理由篇
根據2007年國家劇院舞台設備改善工程的某一次研討會中,提到目前規劃的方向是將舞台吊桿全部改為電腦操控,個人以為其其不可,我贊成維持現有的電腦桿與手動桿並存,由使用者自行選擇要用哪一種吊桿,以下是我反對國家劇院廢除手動吊桿的十二個理由:
1. 對於需要精密手感的效果,例如雲門的紅樓夢或表坊的暗戀桃花源,連續下十分鐘的雪,電腦桿是否能像手動桿般,根據雪袋中殘存的雪量,隨時調整而達到大雪小雪的要求?
2. 對於吊人的安全考量,在舞者或演員的升降過程中的互動,電腦桿是否能像手動桿般,能就各種突發狀況調整速度,例如台北越界的天國出走,同時吊8個舞者在空中跳舞,空中的舞者又與地面的舞者互動,又例如演員從天而降,同時地面推來2樓陽台台車,演員要安全著地於陽台內,電腦吊桿是否能視台車速度做精密配合?
3. 懸吊須著地的硬景,暗場換景中萬一演員走錯動線,電腦桿是否能像手動桿般等演員安全的離開後才降下著地,還是打到人才停止,或是打到人也沒感覺直到到定位才停止?有太多大團的主角都發生過暗場換景走錯動線,所幸手動桿的flyman及時煞車,才沒有發生意外。
4. 手動桿除非不得已,多半一個人只同時操作一桿,flyman可就執行的過程全程注意,但是電腦桿是你再多的吊桿也只需要一個operator,但是operator也只有一雙眼睛,對於危險狀況難道不會顧此失彼?
5. 演出中常發生紗網軟景因空調而勾到前後桿,如果是手動桿會因為施力的改變而立即發現,並且可以馬上處理,立刻往上升,等到安全後再緩緩降下,如此需精密思考隨時調整的動作,電腦桿能夠勝任嗎?
6. 需要與演員互動的狀況,例如屏風表演班的莎姆雷特,或是明華園何仙姑在起伏海浪中翻騰的巨龍,海浪又要遮擋舞龍的人,又要急速升起讓龍破浪而出,再急速降下,這種完全要視演員的動作而時快時慢忽高忽低,電腦桿做的到嗎?
7. 需要與音樂節奏與演員配合降下的景,例如國光快雪時晴某一場等演員跪地才降下的白紗投影,設計希望白紗著地點與音樂結束同時,結果演出三場這個cue的秒數分別是12秒,8秒及4秒,因為演員愈演愈有feel,愈跪愈慢,再加上是現場演奏的樂團,電腦桿能夠即時機動調整速度嗎?
8. 國家劇院通常是劇團的首演場地,相對於巡迴場地時間上較為充裕,如果到了巡迴才要增加所有沒看過戲的flyman,再去面對所有懸吊的問題,勢必增加技排及裝台的風險。
9. 雖說希望有一天,能像某些國外劇場一樣全國桿距及條件都統一,以減少適應巡迴場地的困難性,但是巡迴場地往往是必須多功能使用的場地,所以天上多半都有音響反射板,況且20年來台灣還是只有一個國家劇院有電腦桿,所以在各地條件落差太大的此時,是否考慮階段性的改,不要一下子就把差距拉的過大,而使得巡迴要重現首演的情形變成是非常困難的任務。
10. 以澳門文化中心為例,他的吊桿是一半電腦桿一半手動桿,所以當地下鐵的澳門巡演,出發前得知電腦桿全掛的時候,至少還有手動桿可用,不致取消演出。
11. 許多大陸團體或是俄國芭蕾舞團,由於演出舞碼過多,經常有連夜翻台每天上演不同戲碼的情形,如果是手動桿只要定完馬克,不必等待電腦桿key in做cue的時間,反而更精簡時間。
12. 國家劇院做為一個國家級的高度,應該對於這個環境及從業人員的教育訓練有多一點投資,而非只是從節省人事預算,或是縮短裝台時間以增加演出場次的考量上著眼,如果過度依賴電腦桿,將會逐步失去想像力及可能性,長期而言對設計或技術人員都不是件好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