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保利劇院看兩岸20年來劇場發展差異1

1987年台北有了兩廳院,台灣終於有了「國家級」的現代劇場,兩廳院有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實驗劇場及演奏廳。1991年北京終於有了西方現代化的保利劇院,但是20年前的大陸,卻是連marley(舞蹈地板,地膠)是啥都沒見過當然也不會有的環境,然而20年過去了,台灣依舊只有一個國家級的兩廳院,當然有許多人會說我們「馬上」就會有衛武營、台中歌劇院………,而對岸早「已經」有了「保利院線」,2009年保利出了一本厚約3公分還附光碟的精裝書來介紹保利系統,現在在大陸已經有14個隸屬於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的現代化新劇場,這些新劇場並非直接抄襲與複製北京保利,而是以北京保利為設計基礎,每一個新劇場不管是哪國建造或是哪個設計師設計,舞台空間都是以北京保利劇院為藍圖,新的劇場外觀各有千秋觀眾席各有特色,可是舞台區域只有空間更大設備更新穎,全都是標準凸字型四個舞台:左、右、後及主舞台,每個舞台最起碼至少有將近20x20米,而台灣以先有房子再塞劇場進去沒有右舞台的國家劇院,竟也成為許多台灣未來陸續要問世的劇場抄襲的範本。

說起保利的特色,也許我們會開玩笑的說就是隨時有禮儀小姐看守著,非演出任何人都不能坐的觀眾席座椅,卻也不能不提保利的標準凸字型舞台,主舞台可升降各3米,後舞台有轉台,可升起開至主舞台降下,左右舞台都有可升降移動至少3/4舞台尺寸的電動台車,就算這些機械設備都不用,光是看超過20米長的側舞台空間都令人高興,而且是左右側台都一樣大,反觀台灣劇場,找不到任何一個左右側舞台都超過20米的劇場,更別提還同時有個可移動轉台的後舞台,就算不用轉台拿來背後投影都好,可惜連有足夠深度可背投的劇場都少的可憐,台灣這20年來不是沒有蓋出新的劇場,但令人傻眼不解的多驚豔興奮的少,連最起碼的基本空間都不足,不是少條胳臂就是斷條腿,當然更多是左右側台兩邊都不夠大的作品,近幾年蓋出的新劇場更是慘到令人連提都不想提,當然啦,設計出不好用不知該怎麼用與愈新愈退步這也可以算是台灣新劇場的特色。

當我們還在嘴硬說對岸也許硬體領先我們,但是軟體(人才)卻是落後我們一大截,真的是這樣嗎?持這些觀點的有多少人真正是待過兩廳院?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到過對岸與這些管理階層交手過?縱使去對岸演出過卻總是用接觸到素質參差不齊的民工以偏概全的欺騙自己,或是只以接觸少數第一線最低階的館方人員的經驗來以管窺天,然後就以為對岸還遠遠落後於我們,台灣還可以好整以暇吹著口哨無憂無慮,其實看在這幾年年年去大陸演出的我的眼裡,已經完全不是這麼回事,當我們還在譏笑大陸連場地資料或是圖都沒有的時候,其實保利系統的場地早也已經有autocad的圖了,甚至一些新的其他劇場的館方認真的學習改進所做的努力,這種精神在現在的台灣館方早就絕跡了,每當我在大陸做場地調查時,遇到真正知道我在幹嘛可以跟我對話論專業的館方愈來愈多,甚至不恥下問,都讓我真心願意幫助他們,因為場地愈好我們愈能安心演出,看著對岸一個一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新劇場,還出書介紹,心中五味雜陳只能搖頭嘆息。

 DSC00463.JPG  DSC0046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