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技術/TD在佈景製作中的角色篇
美式的設計通常在養成教育中,製圖及結構的基本能力都是必備的條件,但是在歐系的設計,訓練多半著重在視覺藝術,所以往往幾張彩色正視圖對於歐洲設計而言,他就已經交了功課,至於結構的部分,那不是他的事,而對於佈景工廠而言,通常是希望結構圖愈清楚愈好,只要妳畫的出,他們就做的出,但是設計在乎的是他的設計在舞台上是否能忠實的呈現,而佈景工廠在乎的是是否在預算內按圖施工,拿不拿的到所有的錢,所以TD在佈景製作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腳色,有時是設計與工廠之間的橋梁,有時是翻譯機,有時是麻煩製造者,因為台搭起來換的了景換不了景,那不是工廠的責任,也不會是設計首要關注的重點,所以TD如果在製作中缺席,通常結果都不會太好。
對於工廠來說,在談好的預算內,如果業主沒有要求,自然是選擇省工省料的方式製作,也由於他們不會有足夠的訊息(例如有沒有巡迴,要不要出國,有多少人裝台,換景時間有多少…………),所以他們頂多只會再好心的考慮裝不裝的了車,進不進的了首演場地,其他的就要看TD提供多少訊息,愈完整的訊息提供及要求,他們愈能做出令大家都滿意的成品,但是不同的做法當然會有不同的價錢,所以TD如果不能在估價前就表示對製作方法的要求及意見,等到報完價,就只能靠私交來ㄠ工廠,或是製作時看工廠師傅的臉色,當然最慘的是進劇場後傻眼,但是導演設計與製作人看到的是與觀眾一樣的角度,所以【華麗佈景爛結構】似乎是大多製作的宿命,所以TD要很清楚哪些是可以讓步,哪些是一定要堅持,因為現在便宜的製作已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通常都是爆預算再來刪景或是來喬做法,但是事先說而最後無法做,比什麼都不說事後抱怨要來的好,因為工廠在了解妳的需求後,多半會在能幫忙的部分盡力幫忙,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做出來的作品,最後落的被嫌棄的下場。
所以同樣的設計圖,同樣的工廠製作,往往因為不同考量而有不同做法,例如沒有巡演計劃,演後也不保留的狀況下,只要在不增加卡車的前提下,雖然裝卸車較為麻煩,為了節省裝拆台時間,可能就會選擇大塊組合的方式,,但是如果考慮到巡演及存放的問題,可能就會將結構細部分解,但是如果巡演裝台時間不足,則會考慮折疊活頁等結合方式,如果是長期巡迴,考慮的重點可能就會放在如何的製作方式較不易損壞,例如結合方式可能就是結合螺絲而不是插梢活頁,以免在裝卸車的過程中活頁損壞,造成裝台的困擾,而尺寸大小的極限,就要以卸貨口最小一站的尺寸來決定,當然舞台太小景太大又是另外的考量,是另外製作巡迴版的景,還是縮小尺寸或是用別的景替代?最好能在出門前就有答案或是備案,才不會辛苦把台搭完了,卻因為不能用,現場才要裁切修改,卻要在下一站較大的場地,再將裁斷的景接回去,所以是走一步算一步,還是事先提出疑問尋求設計或導演給答案,就要看TD想的夠不夠遠,思考縝不縝密,當然也決定了crew辛不辛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