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兩岸劇場管理的差異

        兩岸劇場在管理上有著極大的差異,一般說來,台灣劇場由於編制人員不足,因此多半是兩大類型,一種是因為人不夠因此不太管,反正管不勝管不如讓你找不到也就不用管而樂的輕鬆,第二種是因為人不夠因此用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規定來限制你,反正這不行那不准,因此可以很多事不用管,讓你感覺真不知道演出團隊到劇場的目的是為了來演出還是來讓人管的,館方不在意你能不能演出只在乎你有沒有遵守他的規定,我曾在台北一個場地於技術協調會議中,聽訓館方所宣達的場地規定幾乎接近1小時,這二種基本上與現代劇場館方被期望的「專業」及「服務」形象完全沾不上邊,我們曾經有過專業及有服務態度的新舞臺,但卻是民營及「曾經」,兩廳院這些年努力改善服務內容,但因為人力被迫精簡到現在連要符合勞基法的合法排班都有困難,縱使有心也無足夠的人能執行達到所謂的專業服務內容。

        大陸劇場的兩大龍頭保利院線及中演集團,一般印象是保利更為專業,因為保利取得ISO9001的認證,是同一套的管理模式管理所有轄下的保利劇院,不管在哪個保利都一樣,化妝室內不能用餐、觀眾席座椅非演出任何人不能去坐........,雖有些管理過嚴但不至於沒道理,你問他至少人家說的出他的道理,不像台灣許多場館說不出來,只會告訴你這是規定,可保利除了管理是有服務的觀念及實際做為,當然館方值班人數要比台灣多上許多,因此雖然館方的質不夠頂尖,但仍然能讓人感受到「專業」及「服務」,而以往中演給人感覺是現有劇場的加盟,還行的劇場就那三個其它的軟硬體都參差不齊,但愈來愈多的新興劇場加入中演,甚至在管理模式上相較於保利更為有彈性,也更從人性出發而非從管理考量,因此一樣讓人感受到「專業」及「服務」,甚至比保利多了「友善空間」的感覺,當然啦,館方值班人數也是比台灣多上許多,中演不像保利管的這麼多,也不至於像台灣沒人管的感覺,可惜的是人的資質不夠頂尖,但是標榜的「服務」可不像台灣劇場只限於文字或是淪為「口號」,是可以讓使用者感受的到的實際作為。

        台灣新的劇場開始網羅使用者身分的專業人士進入場館,雖然人是對的但一樣是過少的編制及過低的預算,讓你有心卻無力想做也無法做好,也許可以達到「專業」但要想提供「服務」卻很難,對岸的硬體愈蓋愈好,軟體的人雖然目前還不夠好,但是編制人數夠態度對,差的只是能力不足,慢慢累積經驗就會愈來愈好,而台灣新場館雖然人是對的但是編制人數不足,隨著時間人只會愈來愈老不會愈來愈好,兩岸劇場管理的差異趨勢是顯而易見的,一邊是能力不夠多些人來達到「服務的要求」,一邊是人不夠期待一個人當兩人用來滿足演出團隊的需求,一邊是不斷向上一邊逐漸退守撐著(雖然還未真正開幕開始),對岸是把文化當成國家重大政策來發展,我們是處處擔憂預算編列「合理」就會被民代質疑,或是一定要被砍到左支右絀無法把事做好才行,而這些被台灣公部門嫌貴的許多黑衣人已投入對岸的懷抱,因為台灣公部門的劇場技術人員薪資預算是低於市價行情,而大陸商業場是以台灣薪資市價數倍的銀彈進行挖角,因此黑衣人出走潮持續進行當中,大陸有政策有預算但專業人士不足,台灣有專業人士但政府無遠景也沒錢讓你可以找專業人做專業事,兩岸差距的彼長我消已是不可逆之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