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首演與巡演

     通常舞台設計都是以首演場地的條件來量身訂做設計作品,有時首演時還沒有巡迴計劃或是其他演出機會,所以設計也顧不了那麼多,先過了首演再說,但是站在TD的立場,當然是希望設計在設計之初能將巡迴演出的可能性一併考慮進去,否則一旦要巡演設計的內容是窒礙難行、沒有執行的可能性,那再好的設計作品上不了台無法執行也就是零,只是淪為紙上談兵而已,但是台灣劇場硬體條件差異性頗大,從國家劇院連後舞台約30米的深度到有些場地舞台甚至只有6、7米深,持平而論要舞台設計設計出到哪都能演的作品是有點強人所難,因此若是巡演場地的條件太差,就必須要有各種不同的配套方案,就以2014年底在國家劇院首演的新古典舞團的「客風.漂鳥之歌」為例,首演時重達數噸、舞者在屋簷上跑來跑去的實景房子台車,其深度就將近7米,再搭配重達4、500公斤的土樓硬景懸吊片,可以說在台灣新場館問世之前,除了國家劇院之外沒有任何劇場可以重現首演原景,偏偏2015才確定的巡演場地都不算大,幾乎都是房子台上一擺也不用跳了,因為只剩下2、3米空間。

       但是既然已經確定要巡演,考量到巡演所有場地的條件後,將實景房子及懸吊硬景重新繪製成軟景是唯一解法,把原本就不夠大的舞台空間留給舞蹈表演,將7、8米深數噸重的佈景變成不到1公分厚度不滿30公斤重量的軟景,至少演出還是可以進行,但要在平面的軟景上畫出景深及硬景的立體感,就完全倚賴繪景師的功力,所幸台灣劇場的繪景師工底深厚,雖是軟景但質感還是有的,當然也不是光靠一塊軟景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例如演出中一條橫跨舞台離地的拔河繩,本身重量比人還重,要讓這條28米長的繩子離地所需的拉力少說也要上百公斤,巡迴場地側台條件與國家劇院都不相同,只能每站依據現場條件尋求解決之道,例如竹北側台空曠無結構可固定,僅在側台的最下舞台處牆壁有爬梯,雖然位置不對但不用可惜,於是一邊將我們的燈車用雙臂扣與鐵爬梯結合,另一側用館方側燈架用雙臂扣與鐵爬梯結合,再利用繩結技巧來迫緊拔河繩,考量到結構不夠強壯不敢迫的太緊,怕造成結構變形,不足部分就請個crew將拔河繩上肩來解決。

 DSC07443.jpg  

國家劇院排練實景照(舞台設計張一成,燈光設計李俊餘,拍攝:李俊餘)

 IMG_2693.JPG  

巡演軟景版(繪景師:阮姿華)

 IMG_2699.JPG  

竹北拔河繩左舞台

 IMG_2697.JPG  

竹北拔河繩右舞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