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從新加坡與大陸看台灣新劇場全面電腦桿的未來(三)

      新加坡的國家劇院濱海劇院有4個廰,2個大的是戲劇廳及音樂廳,還有2個小的實驗劇場,4個廳中只有戲劇廳有吊桿,基本上和台灣的兩廳院一樣,可是兩廳院舞台組原本是有6個人,現在只有5個人,而新加坡的舞台組有14人,他們特約的freelance名單上有500多人,經常性固定合作的crew有30幾人,在戲劇廳裡演出最少的flyman編制是2個人,可是國家劇院不管多大的演出正常舞台組配制全部只有2個人,其中flyman只有1個人,另1個人控大幕或是轉台,等到國家劇院的改善工程廢除所有手動桿後,所有吊桿的cue都要由館方來執行,我不知道這樣的人力要出多少的意外,才能讓長官明白安全與砍人省錢是不可兼顧的事實,這樣的人力只會變成大陸二線城市的劇場模式,回到早期中南部文化中心的水準,與大陸保利院線的差距愈拉愈大。

       如果目前台灣最好的公部門劇場都是如此,要如何期待迎接新的劇場有新的風貌呢?在台灣把省錢當業績的公部門思維,不給足夠預算及人力,枉顧安全的做法,出了事再把責任往下推,反正沒出大事前能撐儘量撐,人力不足那就積假減少排休,等到半年後就把你積假沒收一筆抹掉,十年前我在兩廳院任職時每個月加班幾乎都超過100小時,當時一個月還可報70小時的加班費,其餘才排補休,現在十年過去人沒增加演出也沒減少,能報的加班費卻只剩40小時,其他的就等著半年後被沒收,薪水與鄰近國家相比低的離譜,大約只有人家的半薪不到,如何招的到新血加入呢?台灣公部門薪資一直在比低,採購法最低底價標;用最低工資找派遣工的預算編法,無魚蝦也好的比爛心態,高薪不除罪化的仇富心理只是一再的將人才往外趕,花個幾十億蓋個新劇場卻不拿出合理的錢來找對的人來管理,就好像花大錢買了名車,卻用低薪找來收入不夠到處兼差睡眠不足的司機,這樣的車坐得穩嗎?一天到晚出事的修理費還不如找個對的人來開車兼保養划算。

       吊桿自動控制化後,大概就是開始回到十年前去大陸演出的各種痛苦經驗,這個圈子的人都做好了面對改變的心理準備了嗎?就像捷運在興建時的交通黑暗期,荷蘭全面從手動桿走到成熟的電腦桿花了十年的時間,大陸劇場當時瞎子摸象就像是即將要面對的台灣,可是至少大陸館方人多,邊做邊學,從館方某一人不在電腦吊桿就成了電動吊桿,只能單桿定速單控不能同時多桿或變速、或是 fly cue只能一路往下走無法go back,無法回到前一個cue,彩排時導演想要這一幕再走一次,必須先等fly cue一路連著走完所有的cue再從頭走這樣的事我們都經歷過,這樣的歷史一定會在台灣重現,十年時間過去了,大陸也累積了經驗,保利院線愈來愈好,與非保利的差距愈來愈大,甚至保利能發出十幾個月年終給員工,於是人才不輕易離開保利,可是保利在大陸終究還是少數,在300多個現代化新劇場中只佔十分之一,大陸也一直有新劇場林立管理人才難尋的文章及呼聲出現,有些劇場剛開館第一年內我去演出感到非常驚艷,不到幾年時間崩壞到令人無法置信的地步,直接進入不考慮再去演出的劇場名單,只重硬體不重軟體的人才,其結果就成了大而無當的蚊子館,而大陸各級政府機關也針對劇場各式人才進行培訓計劃,例如文化部就有5000個演藝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訓計劃,但是台灣呢?劇場發包了,預算消化了,再來呢?反正失業率高不怕找不到人,等被媒體或民代修理後再說吧,這應該就是台灣的應變現況吧,未來台灣劇場會走向何方其實答案很明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