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理想的劇場空間

    大家對劇場的認知與想像總是一成不變,舉例來說,台灣幾乎沒有開二個卸貨口的劇院,如果有多半也是因為有大廳小廳(實驗劇場),要互不耽誤的情況下所以各有各的門,可是當劇場是24小時運作時,在分秒必爭的結果之下,像北京保利左右側舞台都是卸貨口的情形,就可以同時拆完台的在裝車,下一個要進場裝台的團體就用另一側的卸貨口卸車,而能省下一些時間,或是早期的劇場可能只有主舞台及左右側舞台(如圖中的2、1、3),後來增加了後舞台(多了5),所以現在T字型的左、右、後側台成了標準的舞台形式,可是在我心中,我理想的舞台應該還要加上46二塊,而卸貨口就在46二塊的外側,當然每個舞台之間都有可升降的隔音門,而這6個舞台都可以像迴轉壽司般旋轉或移動互換,如此就能在前一個演出使用1、2、3、5時,下一個演出先在46的舞台裝台,等到要換場時,主台早已搭好,甚至舞者或演員可提前上台走位。

                  觀眾席

1

2

3

4

5

6

    基本上除了在2的上方有完整的懸吊系統之外,其他五個也都應該有部分吊桿以利裝台,甚至如果有可快速拆解的燈桿,配合輔助系統可移動,那可能連燈都可以事先掛好及調好,換台時連燈桿一起換,這些看似瘋狂的想法,其實在地球某些角落早已出現,利如雲門賣去蘇黎士的「煙」,成為他們眾多定目劇的其中一支,所以燈都鎖在truss裡,配合堆高機及物流設備,把truss運到台上降下吊桿懸掛後升至記錄中的高度,就完成掛燈接線調燈等步驟,所以他們可以每天演不同的節目,又如同我夢想中的6個夢幻舞台,聽說在荷蘭就已經有這樣的劇場,而我記得1998年雲門到美國LA旁的CERRITOS劇院,看到卸貨口前2條可供53呎的貨櫃車整台開上去的油壓平台,旁邊還有一個超過60呎長的水泥卸貨斜坡,就讓我羨慕不已。

    這十幾年來台灣陸續蓋了些新的劇場,令人搖頭的多驚豔的少,總是缺東缺西或是出現令人無法理解的情況,記得好像是1997年雲門去荷蘭海牙時,那是個專為舞蹈演出而設計的劇場,聽說是荷蘭政府出地,AT&T贊助二千萬美元蓋成的劇場,老實說當時的感覺是比我們的國家劇院還要好,我們的兩廳院在20幾年前先有房子外殼才塞劇院進去,所以成了沒有右側舞台的奇怪劇場,沒想到現在正在蓋的新劇場竟然也和國家劇院一樣缺了右舞台,不是演出都不需要右舞台,也不是「國家」級的就是什麼都好,照抄就對了,別人是愈蓋愈好我們是愈蓋愈奇怪,去了超過30個國家應該有在上百個劇場裡演出過的經驗,看來看去幾乎只有台灣是愈蓋愈回去,永遠是錢不夠,所以如何如何,或是地不夠,所以怎樣怎樣,要不又是礙於法規,所以只好如此,或是公開招標,所以結果只能搖頭歎息,一直花錢蓋不好用的蚊子館也算是台灣特色世界奇蹟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