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檔資料

    每個劇團都有自己的歸檔資料方式,一個演出在演完後通常會有行政、設計及技術(SMTDME、服裝及道具)需要歸檔,有的是採用照片加文字,例如服管及道具,有的是手繪稿、電腦模擬畫面,例如設計,有的是文字表格,例如TDME,或是SM的舞監本(標註各種cue點的劇本),曾經有劇團要求的歸檔資料採用教育劇場的模式,項目多到不合理的狀況,還註明歸完檔才能領1/3尾款,弄到最後有人寧可尾款不要,因為根本歸不了檔,也從此不做該團的技術指導,因為有的劇團根本不付歸檔的工作費用,卻要求freelancer要做得像是要出書的歸檔資料,如果要做到完全符合劇團的要求,可能花的時間比該劇在劇場的時間還要久,所以通常「歸檔資料」的內容對技術人員而言,是著重在實用性而非美觀質感,重點是重演時可參考的依據,如此而已。

     就實務面而言,通常舞台設計的資料都不會是完全正確,因為那些都是進劇場前的內容,進劇場後或多或少都會有些調整,不管是來自導演的要求,或是技術遇到問題不得不的修改,大多時候設計是被口頭告知然後決定或同意修改,所以其實很多設計是不知道細節的,問題在首演前調整完後,很少設計會為了歸檔而去重新改圖,所以自然不能盡信歸檔中的設計圖,要參考知道調整內容的TD的資料才會完全正確,通常TD在拿到設計的平面圖後,會製作Hanging List,然後從舞監手中拿到Fly Cue表及換景表,然後隨著技排、彩排及演出而修改,甚至在演完後回收每一個crew的「武林秘笈」(換景表),因為每個執行者在執行換景任務時遇到的狀況都不同,所以個人自己加的提示才是參考的重點,當然啦,劇場是良心事業,有的crew習慣亂寫或是習字如金,也是拿他沒轍。

     有的劇團會將一場一場的景用照片留下紀錄,可是首演之前crew是沒有時間做這個紀錄,首演完後團體又不想多花場租及時段費來紀錄,於是就要求crew在休息時間配合拍照,結果往往是休息時間不夠用,還佔用到演出前的準備時間,變成飯沒吃好,pre-set的時間又壓縮到,弄得大家都不開心,後來我就會建議團體的行政,是否是由他們在技排或是彩排時拍攝,如果有漏拍或是需要重拍的部分,就會是比較不需要佔用太多時間,有分場照片的輔助對於重建是有幫助的,有時寫了一頁的文字還沒有一張照片說的清楚,當然影像(DVD)的幫助更大,可是影像及照片都只能當成「結果」的檢查,因為在黑暗中的換景過程是無法紀錄的,只能靠「武林秘笈」來解答,至於「舞監本」,很多老外是留在電腦裡,一方面環保,也不怕劇本散落一地,更不怕遺失(網路、隨身碟到處備份),演出時就看著電腦裡的劇本及note來call cue,雖然現在劇本大部分會有電子檔,但是台灣幾乎很少舞監會願意在演出完後,再花時間把cue打進電腦裡歸檔,多半都是紙本保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