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動吊桿1/花蓮篇

    有些場地的吊桿全部都是電動桿,例如國父紀念館、新莊、TICC、南海路藝術館、中壢、新竹市、小港、鳳山、花蓮………,這對燈光組而言沒什麼差,反而因為不用配重而有賺到了的感覺,除了怕外加燈具太重(例如太多電腦燈),燈桿升不上去之外,其他一點影響都沒有,因為除了極少數演出的特殊需求之外(例如屏風的莎姆雷特或是羅伯‧威爾森的加利哥的故事),一般在演出中都不會升降燈桿,可是電動吊桿對舞台組就是ㄧ個災難,因為舞台換景很常使用吊桿升降,甚至是演出中亮場升降吊桿,然而台灣劇場的電動吊桿大多數都是定速且無法定位,甚至limit有時會被人亂改,定位問題的解決方式最常見的就是在pipe end綁上黑尼龍繩,由另外一個人來看高度喊停,可是吊桿速度就完全無解,有時候明明grid的高度夠,吊桿可以完全飛掉,可是為了速度問題,我們只好加上軌道,改成軌道人力橫拉換景,這樣子速度可以快ㄧ些,或是在電動桿上外加手動懸吊系統,但往往費時費力效果又差。

     有的劇場資料不會告訴你升降速度、吊桿行程最高點及最低點、吊桿長度及承載等數據,只有吊桿離PL(鏡框線)的距離,通常從資料上能看到問題有限,往往是到了現場看了才傻眼,在加上操控系統有時也有些不便,以花蓮為例,他的吊具panel是只有上下二個按鈕,沒有中間的停止鈕,有的按鈕按了指示燈會亮,有的按鈕按了指示燈不會亮,吊桿升到最高後只要繼續按鈕不放,依舊會有馬達聲,由於在側台多半會被翼幕遮擋視線,有時操控者無法看到台上的懸吊物,所以聽聲音通常是我們判斷的一個方法,可是在花蓮此招無效,館方大幕也會過站不停,著地一米還在降(可能是之前有人動過limit),尤其是謝幕前暗燈降大幕根本不知大幕到地了沒,還是早就已經降過頭,令人著實忐忑不安,所幸30幾秒的大幕龜速團體無法忍受,改成只暗燈不落幕,也省去了我演出中的ㄧ件掛心事。

      花蓮的翼幕吊桿是分段吊桿,只有左右二側各約4寬,翼幕開口15寬,降至地面最低離地約860公分,要改開口只能空中作業(別想改limit讓吊桿降到地面,因為鋼索長度不夠),第一道翼幕最高至1920公分,沿幕吊桿可以完全飛掉(有的劇場鋼索長度不夠,不能完全飛掉),第四道沿幕最高至1867公分,可是翼幕沿幕的吊桿都是龜速,升降9米距離需73秒,按鈕按到手抽筋,空桿速度較快共有四道空桿,10米距離升降要33秒,第一空桿最高離地1660公分(有可能limit被改過),最低150公分,背黑幕無法降至地面,最低離地約860公分(目測),天上有三道音響反射板,左右側舞台各有二塊側音響反射板在下舞台,音響反射板無法降至地面移做他用(例如外加沿幕),降下音響反射板在空中會被另一組固定鋼索拉住,自動傾斜改變角度,好在音響反射板可飛超過10高,也無需遮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