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技術/劇場安全之配重篇          

          劇場是危險的。這是我大學時學到的第一句話,劇場安全是一門說不完的課程,99%的意外都是人為疏忽,都是可以預防的,除了經驗不足之外,其實很重要的一個觀念是安全是靠大家自己掙來的。就像治安不能只靠警察,其實靠的是每一個人,同樣的,劇場安全不能只靠TD等少數人,因為再厲害的TD也不會火影忍者的分身術,無法跟在每一個人身邊,所以意外通常不是發生在TD面前,而是在很多人的一念之間,管他的,跟他拼了!往往十次裡面拼贏了九次,但是拼輸的那一次,有時後果是你想像不到的。很多時候大家都希望用經驗來弭補走捷徑或出怪招所增加的危險,但卻不是所有人的經驗都是厚實到足以支撐跳步驟的下場,如果所有的crew都是小韓師兄或是黃小凱,我想在很多的做法上我會更聰明””大膽,很多的方式選擇對我來說不是客觀環境的考量(設備夠不夠強壯到不被損害;或是物品能否毫髮無傷),而是我的crew夠不夠強,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但也因為如此常常一個人的分心短路就造成懊悔的結果。2000年的一次重大意外造成人員的嚴重受傷,使我幾乎離開劇場,但後來還是選擇以贖罪的心情留了下來,但是這種陰影卻是揮之不去,不時的出現在夢裡;在工作中,這種心理壓力是很難與人分享的,有些事是遇到了才會知道的。

     1996還是1997時雲門與時報及北藝大一起合辦邀請了一位美國的劇場安全檢查專家,在北藝大的劇場辦了個研習營,我記得他曾說過光是拆裝重鐵這個部分,就有四百多項檢查的項目,例如不能單手拿重鐵,不能這樣不能那樣,當時聽了下巴都快掉下來,這些年在裝拆配重時發生的意外也不斷發生,人飛上去,人掉下來,輕者手皮沒了受傷,重者失去了生命也不時耳聞,或是重鐵掉下來,主滑輪掉下來,幾個月前在高雄也發生演出時操作繩與重鐵架脫落分開,而我當時就是那桿的flyman

      手動桿好還是電動桿好,這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各有各的優缺點,近年來由於演出的需求,各式更樣的電腦燈在劇場也逐漸的廣為使用,但是外加燈桿的部分相較於舞台而言,他的危險性是小很多,簡單講只有一個大原則,就是在吊桿的安全承載範圍內,先加燈具再加重鐵;先拆重鐵再拆燈。至於舞台的部分,他不像燈桿和燈具是直接固定,因為一般燈桿及燈具是不被觀眾看到的,所以在吊桿能夠加燈的工作高度,正好也是加配重的工作高度,但是舞台卻不是如此,舞台一般常利用鋼索來懸吊景片,所以觀眾只看到懸吊景而看不到吊桿,也因此在配重的工作高度時往往懸吊物還躺在地上,吊桿還沒承載外加重量而處於失衡狀況,但是煞車的承載不只是每個劇場不一樣,而是同一個劇場每一桿都不一樣,因為每一桿螺絲調的鬆緊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幾乎在全省較大的劇場我都有煞著煞車繩子會跑的經驗數據),所以無法提供煞車到底能煞住多少公斤的數據,以免以文害意。

      解決失衡狀態時危險的方法有幾種,最常見的是增加煞車阻力及增加吊桿承重兩種方式,來平衡外加的重鐵重量,增加煞車阻力的方式最常見的方式有三種:1.將操作繩相互纏繞成麻花狀,再利用木條插入兩繩之間,同時使木條卡入懸吊系統結構中,以防止繩索因外力消除自然轉回,這是20世紀慣用的方式,沒有什麼不好,甚至到現在仍有許多大學劇場仍在使用。2.利用繩索打枕木結,以增加繩子的摩擦力。3.加鎖line lock(俗稱怪物或舶來品)以增加繩子的摩擦力。增加吊桿承重的方式有幾種:1.在桿尾增加沙袋配重,等到鋼索受力或懸吊物受力後再取下沙袋。2.用人壓住吊桿,有時會有人很帥氣的坐在吊桿上一手捉住吊桿鋼索雙腳離地,其實這是危險的,雖然能加全身的重量,但是萬一估算重量失準,加了太多的重鐵,就會在沒有任何安全裝備的情況下,坐著失衡的吊桿到空中去檢查反響板的灰塵,這是實際發生過的事。3.利用繩子拋過吊桿,再抓住雙繩,等到景片受力後再將繩子抽掉。(應避免直接用手捉住鋼索,這樣容易被割傷)。

       國外有些劇場會使用移動式捲揚機來使手動桿暫時便成電動桿,等到懸掉物完全離地後再加配重,我個人認為這是較安全的做法,但是要有完善的周邊配備,使這個方式能方便快速拆裝,否則裝拆不易加上操作人員不熟悉,自然會嫌麻煩而不使用,雲門去瑞典還是丹麥時,有一個劇場就是完全使用這樣的方式,印象中速度甚至比人加配重還快,幾乎沒有等待,桿子叫了就升了,等到降下下一桿我們工作時他們才配重,所以在時間的利用上更為經濟快捷。愈重的景愈不要跳步驟,寧可等到景組完,鋼索吊完,再加配重,以免發生更大的災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