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技術/歷練與眼界之六篇          

      這次藉著水滸傳的亞洲巡迴演出,正好可以比較新加坡、澳門、香港與台灣的差異,雖然這次的舞台很簡單(只有把保時捷928吊起來需要稍微小心),沒有太多技術性可測試,但是在同一個節目的條件之下,還是有一些事可以比較,新加坡濱海劇院及澳門文化中心,在當地的地位就等於台灣的國家劇院,而香港的葵青劇院大家比較不熟,根據香港朋友的說法,除了APA(香港演藝學院)、香港文化中心,再來就是葵青了,我想大概是像台北的城市舞台吧,就硬體設備及演出條件來說,三個地方都有完整足夠的左右側台及後舞台,濱海及葵青都是全部電腦桿,澳門是一半電腦桿一半手動桿,台上都有TRAP DOO R(陷阱門),濱海有另一個舞台wagon鋪設木頭舞蹈地板於後下舞台,葵青有turntable於後舞台(stage level),可升起向前開至台上再降平,濱海最後一桿為第103桿,離PL2204公分,澳門最後一桿為第67桿,離PL1779公分,葵青最後一桿為第70桿,離PL1620公分,國家劇院最後一桿為第51桿,離PL1533公分。

      就館方技術配合及對待演出團體的服務態度,台灣只有新舞台與這三個劇場是在同一個等級,不論何時台邊都有可處理事情的人,有時我會故意找不對的人問不屬於他的事,但是他們會馬上用對講機告知相關的人,迅速處理,很少讓我們不知原因的等待,或是要我們去找某某某來處理。只是對於吊桿的安全特別重視,都很怕會打到人的感覺,我想是因為他們的吊桿都是電腦桿的緣故吧,言談之間可發現他們對於懸吊的限制很多,可以說是對安全性要求很高,也可以說是壞事做的少,相關的經驗不足,所以無法理解很多我們視為正常的做法,但是澳門對於懸吊的理解度就相對較好,因為他們有一半的吊桿是手動桿,所以討論的空間較大。crew而言,澳門的稍弱但也還好,新加坡及香港的都ok,感覺上也很像,都是在被要求的環境下成長的感覺,普遍說來這三個地方的年輕crew在態度上及學習心都略勝台灣的crew,未來成長的空間也較大,可惜這次沒太多換景,所以無法做太深入的觀察。

     也許是台灣本科系的學生留在技術劇場內的太少,再加上free lancers太少,也沒有足夠的在職訓練,所以感覺上整體平均而言台灣是稍為弱一點,更精確的講是台灣的crew除了技術能力稍強之外,其他各部分在我看來都是稍弱於其他三地,不管是對演出的態度,或是對自己工作的要求,或是未來發展的可能性等等,簡單講是在台灣我看不太到的對工作及學習的熱情,在這三個地方都很明顯的感受的到,不管是館方或是crew,都像20年前剛開館的國家劇院或是雲門實驗劇場出來的人,那種生命力是很難形容的,我不知是台灣職場的教育與倫理出了問題,還是學校教育出了問題,或是台灣的技術劇場待遇條件太差留不住人,感覺和草莓族沒啥關連,因為其他地區看起來都沒有這個問題,也許問題出在我們這些56年級生吧,我們無法用適合的方式將態度及經驗傳承下去,雖然看到問題,卻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