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責(Accountability)的重要篇          

     中國生產力中心出版,作者張文隆先生的書當責Accountability中,在77頁的「同心圓」模式,提出責任感的內縮與外擴程度的看法,以下是他提出的數學公式說明:

105%責任感:當責者1.05X1.05X1.05X1.05X1.05X1.05X………………→ ∞

100%責任感:負責者1.0X1.0X1.0X1.0X1.0X1.0X1.0X………………= 1.0

80%責任感:保護主義者:0.8X0.8X0.8X0.8X0.8X0.8X……………… 0

60%責任感:受害者循環:0.6X0.6X0.6X0.6X0.6X0.6X……………… 0

20%責任感:受害頹喪者:0.2X0.2X0.2X0.2X0.2X0.2X……………… 0

由受害者轉當責者:0.6X0.6X1.05X1.05X1.05X1.05X1.05X………………→ ∞

      由這個公式中可以看出,一個當責的人,在累積每一件事的結果是變成無限的可能性,而一個有100%責任感的負責者,在累積每一件事的結果還是100%的責任感,80%責任感的保護主義者,沿襲前例,只做好份內的事,60%責任感的受害者循環,漠視、責怪、迴避、拖延、退藏,20%責任感的受害頹喪者,對於是害者循環的現象視為平常,自放於責任、義務與權力之外。不管責任感是80%60%20%,這種價值觀、態度、行為、乃至行動,在事業旅程中,都將精力潰散,遲早虛耗殆盡,終是失敗歸零。

      Teamwork的劇場工作中,更是需要有當責的觀念,因為這個行業不是電視、電影,是不能NG重來,而這個產業中的主角又是有情緒的人,而非不犯錯的機器,隨便一個小疏忽都可能影響演出者,然後影響演出品質,就算是技術團隊努力維持一貫,在幕前的演出者都會因為自身的因素,每天面臨不同的狀況,如果他在幕前面對觀眾,又要面對幕後不當責的技術人員每天給他surprise,他要如何順利演出?

      常有人好心勸誡我,只要管結果就好,不要去緊盯過程,其實我盯得一直都是態度,是當責的觀念,你憑什麼要我相信裝台隨便散漫的你,演出時就會繃緊神經不犯錯?又要我怎麼相信一個不當責的過程最後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為什麼我甘願白目的與crew為敵,不懂得珍惜身邊幫助我的朋友,總是發瘋斥責,為什麼我不能讓大家快樂的工作,其實不能讓大家快樂工作的不是我,而是那些保護主義者、受害者循環及受害頹喪者,而正是因為我珍惜身邊的朋友們,所以才會試圖將受害者轉當責者,因為態度決定成敗,而這個成敗不是收入,不是名聲,而是人生價值,是面對自己的良心。輕輕一巴掌,被打的人沒感覺,打的人也沒感覺,重重的一拳,痛的不只是被打的人,揮拳的人一樣難受,沒有人喜歡為難自己,讓自己難過,除非不得已,除非他在乎。當責的觀念是要主動建立,而非被動接受,沒有當責,就沒有ARC I「阿喜法則」(Accountable當責,Responsible負責,Consulted顧問,Informed告知),也就沒有專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